课程关于,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建设探讨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3555 浏览:1494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是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重要的职业技能课之一。在教育条件日益现代化的条件下,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以该课程目前的目前状况与建设思路进行了综合浅析,深入探讨了该课程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加工编程;课程;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3-03

一、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目前状况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策略教学论文,能使用编程指令编写常见的回转体类及平面类零件程序,并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与该课程相关的支撑课程有《数控编程仿真实训》《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训》等课程。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普遍有着以下几个理由:
1.教材内容多,知识陈旧,内容安排不系统。作为培养数控技术人才重要载体的职业学校,目前所开设的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和以编程加工为主的技能课程系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要求。这是因为大部分课程内容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而在实际使用中基本被淘汰的内容还在花很大的力气讲。《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其对应的支撑课程应前后连贯相互支撑。这样的课程如: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编程仿真实训、CAD/CAM、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训。然而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安排时由于受到教学计划的影响,被分得支离破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战,难于形成前后连贯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置普遍重论述轻实践,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课程的内容设置除了内容杂、安排不系统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设置形态常常体现为重论述轻实践,或论述与实践教学分离。很多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安排大量的时间在论述教学上,而实际实践时间却非常短,在实训过程中也通常体现只注重学科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运用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师资等数量的限制,使得平均每个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难于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致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技能,毕业时不能直接上岗,而仅能以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到工厂后需进行重新培训,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与加工是该课程培养的最终目标,所有内容安排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教学、评价手段单一不能展现学生主体性及个体差别性。目前的教学手段大多是常规的灌输式教育,基本的方式是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底下听,至于学生收获多少、效率多高基本没人顾及。评价手段也比较传统,论述通常采用考试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往往只会应付考试,难以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工艺理由。这就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以论述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建设案例

1.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准,推动我校师资队伍建设。随着高职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进行很多院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程,然而一些课程的设置大多呈“本科压缩型”或“中职放大型”,这表明高职课程建设没有把握适度,所以我们需在在“度”的把握上下功夫。内容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度,有效删减不实用的论述知识,以“强化技能”为核心,增加实践时间,强化实践过程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课程建设上根据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找出目前我校该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教学效果及革新特点上有着的差距。通过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将所有教学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参加教师必须承担双重角色:课堂上的讲师,实践中的工程师,培养提高实践与论述并重的教学理念,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以实用时效为原则,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内容应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高等技术运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案例;以“实用”为宗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系统;课程的建设,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要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情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进展奠定基础。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分解到教学任务的各部分,落实到课程内部的行动化学习项目,努力实现知识与运用、论述与实践、实用与时效的有机结合。
3.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发项目化、任务化论述及实训教材。以我校原有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材中,可以看出,通常只强调和重视学科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础的重要量,而在实践性教学的力度还不够大,属于专业内容教育而不是职业特长教育,基本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编写出以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为内容的课题任务模块,再以这些任务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以覆盖同一职业领域的具体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打破传统教材的方式,做到精简、实用高度综合,不求学科系统的宽泛,但求实用。实训教材要通过对职业岗位核心职业活动、典型工作任务的浅析,开发以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产化、项目化课题。使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能够领略实际生产的工作要求,具备一定工作范围的综合职业能力,努力建立学习与工作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个人特长实施因材施教。所有教学案例的实施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活动当中,在执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别性。我校在实施教学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础学习阶段,安排相同课时在数控车和数控铣两种职业能力上;而在提高阶段,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数控车和数控铣;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提高训练后,学生对数控车和数控铣都有了充分的认识,都具备了基本的考工条件,而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选择考试工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考工结果上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在课程建设上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信息展示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课程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条件,学生随时可以通过上网实现自我学习,提升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网络资源建设也具有服务教师的功能,比如提供便于运用与下载的课程培养案例;教学计划和大纲;网络教案、多媒体环境的电子教案;教师授课授课录像;教师授课用例题和例题题解;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等功能。在教学评价手段上应充分考虑学生主题性及个体差别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将评价手段由传统的考试转到学习过程和实践结果中来,真正做到“学做统一”。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建设对提升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每个环节,使各种策略教学论文手段在教学活动中都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董霖,周利平,尹洋.数控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作者介绍:姬旭(1979-),男,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