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727 浏览:107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想学好写作,必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会写”并非天生的,“写得好”,完全缘于学生养成的良好的写作习惯。中学生平时应当注意养成观察、感知、体验和积累的良好习惯;养成多阅读、多深思、多练笔、多修改的良好习惯;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良好习惯。写作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你就会“妙笔生花”。
关键词:写作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真情
早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就把写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有一副著名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这里,他把“道义”与“文章”相提并论。——这就足以看出文章于国于道的重要量,不必详论。
2500多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夫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跟天生的一样牢固。同学们现在还算得上“小时候”,一切还都来得及。“来得及”学好语文,“来得及”学好写作。
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要想学好写作,就得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以教学中发现,同年级的学生,作文水平差别非常大,有些同学的作文令老师拍案叫绝,也有些同学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
其实,“会写”也不是天生的,所谓“写得好”,完全缘于学生养成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阅读、多观察、多深思、多积累是一方面;注意严格按照为文要求去扎实地进行写作训练是另一方面。二者之中,前者是“储备”阶段,而后者是“产出”阶段。有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才会有理想的产出,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平日按“四多”的要求做了,就等于胸有成竹了,到写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一挥而成妙文!作文水平低的同学,非常羡慕作文经常被拿来当讲评范文的同学,却苦于不知如何提升。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正说明了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的重要量。那么,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一、要养成观察、感知、体验和积累的良好习惯

常常有些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实在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却“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感知、积累的缺乏,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感到“没什么可写”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方面的积累;感到“有话却写不出来”是因为缺乏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不是其它理由。
只要你具备善于观察、善于深思的好习惯,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朱熹先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丰富写作素材的有利保证。譬如欣赏花草,郊外野游,转转商场,下下围棋,练练滑板,学学家务……都能以侧面增加你的体验,丰富你的生活,陶冶你的情操。这就是“写作素材”的最好积累。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你而言,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人和物都熟视无睹,你就缺少“写作素材”,就不会进入“文思如泉涌”的境界。写作的素材,无非来源于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由此,学生必须十分重视感受生活的历程,学会像身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那样精神饱满地参与生活——劳动、学习、参观、游玩、采访、游戏……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多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要想使自己的内心世界空前丰富,就得逐步养成观察、联想、想象和感知的好习惯。这都是需要科学策略的:一是要“耳聪目明”——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是要按顺序进行观察——以下到上或以上到下,以里到外或以外到里,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有时还得由现象到本质;三是要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角度不同则感受不同;四是要按特点进行观察——只有抓住特点的观察才有效;五是观察时要配合联想和想象——有了联想和想象的参与,才会有异常丰富的感知。
学生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做生活的有心人,笔端才会源源不断地淌出清流活水,妙笔才会生花。学生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好奇心,精于观察,乐于发现,才会逐步参透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学生只有孜孜不倦地观察生活,深思生活,积累体验和感悟,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才会对周围看似平常的人、事、物,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或见解。
宋代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博观”和“厚积”是指大量地阅读、大量地积蓄;这里的“约取”和“薄发”是指慢慢地酿造、慢慢地释放。总的意思是说,经过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自会“下笔如有神助”。结合写作实际细细深思,我们就会知道,所谓“积”,不仅是指生活的积累,也指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语言积累丰富,才会思如泉涌。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作文素材的积累,功夫主要在平时的生活之中,而不只在课本中和写作课上。
要想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学生平时就得勤写观察日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材料、感悟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才不至于随读随丢、随见随忘。

二、要养成多阅读、多深思、多练笔、多修改的良好习惯

笔者历来强调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翼”。阅读,无疑是学习写作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博览群书,可以以书中吸取精华,学到写作技艺,丰富作文内容,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杜甫先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程端礼先生也说:“读书如同销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阅读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经验。
有些同学说,自己书读得并不少,可是写作的能力并无多少长进。笔者认为这全是因为读书不得其法造成的。凡事都有“道”,这里的“道”就是指策略。以下是笔者认为五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论文摘要:一是摘录法。即读书时,把书刊上精彩的、有作用的、富有哲理性的优美词句、重要片段亲手摘录下来——先要舍得受累,不抄写记不牢。
二是卡片法。即读书时,用活页纸,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说明等分门别类的摘记下来,整理好——还要舍得受累,为了便于归类。
三是批注法。即读书历程中,要把重点的词、句、段,用圈、点、画的策略标出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语、心得、感受或意见等等——学学等伟人和名家,不要舍不得书,能力重于书万倍不止。
四是提纲法。即读书时,务必下功夫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思路和行文技艺——这才算读懂了,否则是走马观花,水中捞月。
五是笔记法。即读书时,把心得、感受、认识和感想,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下来——亦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重要的做法。
有些同学,学过的课本和读过的书,都是“干干净净”的,笔者认为这些同学的脑中也必定是干干净净、空空如也!不按上面陈述的五种读书策略去做,总是轻飘飘地读书,轻轻松松地跟着教学进度跑,年的空跑之后,到中考了仍是“阅读、写作两稀松”,由此,学生只有把阅读的历程真正变成吸收、积累的历程,素材、感受、思想以及语言的表达策略,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书本中的精华才会“内化”为你自己的营养品。
笔者认为多读之外还得勤于练笔。任何技能技艺,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更是如此。写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坚持练笔,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总是在不断实践中提升的,正所谓“多读多写文自工”。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别无捷径可行。
笔者认为学生在经过审题、立意、构思理清思路之后,要尽量做到“一气呵成”,而不要“一步三回头”,写写停停,会使文章不顺畅。——“成竹在胸,意在笔先”,“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其次要下足修改功夫。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有了写后修改的良好习惯,写作水平才会稳步提升。因为“一气呵成”的只是“草稿”,语言难免粗疏,缺少应有的文采,那就要向“修改、润色”要质量。不肯静下心来修改、润色文章的同学,恐怕永远都难写出精美的好文章来。
写作是需要基本功的。而每个人的写作基本功,都是在课下写作和修改文章的历程中感悟并训练出来的。考场作文,只是为了检测学生当下的写作能力而已。如果全靠当堂写作,写作基本功——尤其是遣词造句的能力,推敲、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就会永远残缺。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好的基本功,考试时间那么紧——最多不过55分钟,学生是根本交不出满意的文稿的。

三、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平凡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各种事物独有的特点。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写作是一门让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认识的学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努力让学生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和套话。
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有着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泛滥的,完全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以很多竞赛文稿中发现,那一颗颗原本晶莹透明的童心,尽数迷失在生涩的谎言之中了,令人伤心至极。
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就是创作,本应敞开心扉,体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作文贵在有真情,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良好习惯。笔者多次讲过“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就是强调要把真诚作为每一篇文章的命根子。只有敢说真话,会吐真情,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作文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写作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就会“妙笔生花”。
(于培礼山东东营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室257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