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重要量生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26967 浏览:1207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毋庸怀疑。然而,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作为专业技术课之外的文化课,由于“非专业”性,而被“边缘化”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技术至上的驱使下,语文课受到较大的冲击,而且,在文化课中,语文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一些学校把语文课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课时大幅度裁剪,教学计划难以落实,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语文。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几乎停滞,教学双方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滑坡,本来语文基础就薄弱的中学生,在进入中职后很难得到提高,毕业后,很多学生的语文能力甚至不能满足岗位工作基本的读写需要。中职生到底要不要学习语文?语文课对于中职学校是否可有可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中职语文教学重要性,以期引起重视:

一、从专业学习的需要看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所谓基础,是说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将来从业的基础。语文学习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能力。吕淑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数学家苏步青主张招收数学研究生先考语文。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职业学校,语文等文化基础课成绩好的学生,其专业课成绩同时也比较好。再比如,高中生学习专业课比之初中生要容易得多,除了生理心理原因外,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生语文基础比初中生扎实,基础打得牢。

2.语文素养影响专业的发展

孔庆东先生认为:语文不是一个学科,语文是道,语文通往所有的学科,领导所有的学科,覆盖所有的学科,语文学得好,学其他任何学科就会很容易,语言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个性性格等语文素养,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专业的发展。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文通过词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专业技术必不可少的。其次,文学作品丰富的想象力正是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学鲜明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见长,“语文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本身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思维的核心是“想象——联想”。没有想象和联想,很难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感。比如,没有想象就没有上古神话,就没有李白的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屈原的《离骚》;没有想象就没有《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前提,创造力又是科学技术的生命。我们看到,在创新这一点上,艺术和技术是如此相似,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要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转变,提升综合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从丰富专业技术人员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的角度,语文学习是必须的。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要求他的研究生读《老子》、《论语》。他说:“学习人文有两个好处,一是梳理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感情问题和人性问题,二是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灵性问题;人文教育涉及一个人的人品灵性,涉及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语文素养对于专业发展的作用。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语文素养犹如人的基因,优化的基因可以使机体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则不然。可以说,语文素养好,为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先天的可能,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更加健康活跃。

3.语文教学弥补技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不足

当下,人们对大中专学生人文精神欠缺颇有批评。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感缺失,这里姑且称之为“情感危机”。表现为:情感空虚贫乏。如情感淡漠孤僻,缺少热情、爱心和同情、尊重理解与信任;情感消极萎靡,常常有失落、失败、绝望、自卑、嫉妒、报复、敌视等不良情感体验;在情感习惯上,惯于获取而不愿给予,自私自我,不懂得感恩。上述种种,除了家庭和社会原因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技术技能教育导致的情感教育缺失。从功利主义的需要出发,职业教育过分夸大技术教育的价值,片面强调技能训练,忽视学生文化基础教育。近几年在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改革中,课程按模块组成,技能训练按标准化进行。标准化要求学生成为操作能手,能工巧匠。其结果是学生成为没有思想情感的操作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机器的“机器”。这种情况在工科类专业尤为突出。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离开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语文教育不在于直接阐述了什么道理或得出了什么结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材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写尽世间万象,凝聚人间真情,语文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可以弥补中职生情感教育的缺失。语文课通过情感呼唤情感,激活情感。在情感的激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多情的善感,情感丰富,内心充盈的人。

二、从升学和终身学习看语文的重要性

21世纪影响全球的教育理论当数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对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纲要”明确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语文的工具性决定语文作为学习的基础功能,不仅在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语文教育本身是终身教育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终身教育,他伴随人的一生。首先,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语文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更是一个精神不断提升、思想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开启人的智慧、充实人的情感、培育人的精神,并使人不断改造世界观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育本身就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其次,从语文教育的内容来看: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一生离不开的内容。语文与生活伴随人的一生。按照“大语文”教育思想,“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可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教育尤其离不开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用到语文。语文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探究生活、干预生活,语文包罗生活万象;生活丰富着语文,语文充实生活,滋养着生活。第三,从语文教育的形式看,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在信息时代,语文更是获取信息的直接媒介。人们可以在某个时候不用到高等数学,但人们无时无刻不用到语文。出门,形形色色的广告招牌;入室,网上信息充斥耳目,说话写字,电话信息邮件,哪一样用的不是语文?用刘国正先生的话:“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

2.语文教育是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

语文为终身学习打基础。从近期发展看,语文学习直接关系着升学。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的需要。语文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中职生入学时语文基础较差,因此,从升学的角度看,中职阶段语文课不能削弱,应按语文课目标。从长期发展看,终身学习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又为终身学习打基础。语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就如楼房的根基,根基越深,桩基夯实,楼层越高,向上发展空间大。不仅如此,听说读写能力还影响人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另外,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获得的语文思维能力,如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是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语文学习过程养成的自学能力,更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在学习型的社会,在终身学习时代,“语文教育不再仅仅为学生走入社会做准备,它更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敲门砖和原动力,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从人格的发展看语文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年龄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不仅生理发展趋向成熟,其思想和心理发展也非常活跃。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是在这时形成并逐步趋向成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文学是人学,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更是教育人、引导人的生动教材。

1.语文课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现代职教理念尤为关注职业道德,加强中职生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识。德育目标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文以载道,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不少课文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生动的思想教育题材。在所有的文化基础课中,没有哪一门课程像语文这样有如此丰富的人文性内容,没有哪一门课程能够像语文这样把知识的传授和“道”的传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密不可分。以湖北省中专通用教材为例:第四单元主题是“仁爱和谐”,谈“爱”,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个单元有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爱。第六单元主题是“自我责任”,谈责任感,使命感,这是社会道德。第八单元主题是“理想信念”,这是当下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还有先秦散文,蕴涵着哪怕是当今看来仍然比较进步的道德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文学因素和道德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有精神奠基功能,可以提高人格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诸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敬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闪耀着人文的色彩、道德的光芒。学生正是在语文中获得精神的滋养,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逐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健康的高尚的人。“语文是通过立言来立人。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受到文化熏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是一个精神生长即立人的过程”。这种精神奠基功能,其他学科是无法取代的。所以,“不学语文就不能成为人 ”。
与政治课、课不同,语文是通过情感的作用发挥育人功能的。它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形象的感染,育人是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完成的。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道德力量虽然没有政治课课那么直接显性,但是持久深刻。语文课的道德渗透以文学审美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沁入心脾,影响一生,受用一生。

2.语文是心灵的营养素

一个现代人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自信自强,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情感,合理的情绪活动等是通向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心理疏导更为急迫。当前尤其是要加强应对人生磨难和人生挫折的心理素质教育。文学作品表现的就是人生百味事态万象,是前人、他人经历和体味的人生。语文课可以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在作家作品中阅历人事,阅历人生。在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生活哲理中得到启迪,学会自信豁达、积极进取、敢于竞争、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同时以平常心态接受成功和荣誉,以平常心态对待挫折和失败。省编中专通用教材“理想信念”单元《相信未来》、《给我三天视力》、《她给命运化个妆》三篇文章既是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材料,又是难得的心理教育材料。作品中主人公自信坚毅,顽强与厄运抗争,这既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是面对坎坷人生的积极心态。我们读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受他在挫折后的那份乐观自信,读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会他经历剧烈人生起落后的潇洒旷达,读庄子,学会在世事纷扰和浮躁繁华中保持从容淡定。
语文是物质的,她是工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人生寻求发展的工具;语文是精神的,文学作品既是精神的美容师,也是心灵的营养品。语文素养的缺陷,不仅仅关乎对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更关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因此,加强中职生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友清.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姜利波.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2009,(4).
[5]曾幼玲.叩响终身学习的大门[J].南方论坛,2007,(10).
[6]曹明海.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J].现代语文(高中版),2002,(3).
[7]曾幼玲:叩开终身学习的大门[J].《南方论坛》,2007,(10)
[8]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翠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432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