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情景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4798 浏览:106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过程借助相应的感知和表象得以展开,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如何有效开展情景教学法,本文主要从用好口头语言、创设活动情景以及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方面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 情景教学法能创设一定场景或氛围感染学生,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样能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其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职语文教师开始重视情景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但是仍存在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主要精力放在课的开头,即导入新课,不注重整个语文教学多维设计等问题,因而,情景教学还未完全落到实处。为了使情景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职语文课堂,使之最大程度地辅助我们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于近两个学期做了如下探讨。

一、用好口头语言,唱好情景教学主旋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传道授业”的“硬功夫”。一名讲课抑扬顿挫、满腔热情、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能轻而易举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获学习成果,起到使学生如沐春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因而,运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要唱好“语言”主旋律。

(一)教师的朗读吟咏。

1.语音变化让学生体味情感。

人的情感变化会引发人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可以来自语言,如说话的音色、音高、音长、语速、节奏等语音形式方面的变化会引发人的情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读课文时能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情感的语音载体,例如语调、语势、节奏、标点符号等等;又要具备纯熟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进而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之中,帮助他们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首尾的复唱使全诗在语音上产生了一种节奏的运动,并借助语势渲染了一种氛围,构成了一种蕴含丰富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学生自读引导他们从停顿、重音、语调的处理等方面着手,体会作品的情感。首先,让学生确定语调:是轻缓?低沉?飘逸?其次,确定语义停顿: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轻轻的”的轻重音处理:是轻读?是重读?还是重音轻吐?学生边朗读,边体味,边修正。这样,在“朗读——修正——朗读”的反复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越来越贴近作者的真实情感,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表明学生已经充分体味了作者无限的依恋和挥之不去的离别之情。

2.反复吟诵让学生感悟情感。

反复,即多次重复,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采用反复吟诵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很多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因此读者也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故乡的思念。诗歌用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将此诗反复给学生诵读后,再让学生反复齐读或个别反复读的方法,学生自然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历劫不灭的民族之魂。

(二)教师的讲述渲染。

教师通过语言艺术,或叙述、或抒情、或描绘、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与文学作品相适应的特定情景中去。由于汉字富声色之美,节奏性强,因此形成了或舒缓、或急促、或流畅、或凝滞的不同声音层面,语文教师借助朗读吟咏,可引导学生从语气、语调中体味不同的情感。笔者在讲《一碗清汤荞麦面》一课时,为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便声情并茂地为他们讲述了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无臂钢琴少年——刘伟的事迹,学生听后都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唱主角

活动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语文课开展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验真切、理解深刻。

(一)编演课本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中职生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往往缺少兴趣,很多学生上课难以集中精力听讲,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如此,中职生却也和其他青少年一样,喜欢新鲜事物,有自我表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所学教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排演短剧、进行角色扮演等形式,促使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达到体会文本、理解内容的目的。
如在学习曹禺的经典话剧作品《雷雨》的片段时,由于学生大多未看过这部作品,而人物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又比较复杂,加之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在的巨大差异,种种原因导致了涉世未深的中职生对这部作品以及人物心理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因此,笔者选定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多年后重遇的片段,通过让学生自荐或同学推荐等方式,确定两个角色的扮演者。学生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虽有表演欲,但要表演好角色,必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等,于是笔者便指导他们在反复阅读、揣摩当时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试排课本剧。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揣摩,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不再害怕和厌倦课堂,而是渴望通过语文课获得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语文课,真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也将学生带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可谓一举数得。

(二)口述身边动人故事。

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教学改革倡导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更能入情动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故事打动人心,因此教学必须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我的母亲》教学过程的最后,笔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一位女学生就讲述了初中时自己腿部骨折期间,母亲任劳任怨地照顾她三个月的往事,动情处声泪俱下,班中的其他同学都受大到了极大的感染,真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三)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进行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社会环境中,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收获真实内容与情感。
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中,笔者请示学校后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蕉石岭公园爬山。在登山中,让学生欣赏景点,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回校后,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蕉石岭之美》的作文题,通过批阅学生此文,发现他们这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较之以前更加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带进情的海洋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他们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启迪内心情感。

(一)配乐吟咏冲击听觉入情。

音乐长于表达感情,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既可以营造教学氛围、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音乐辅助教学,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运用配乐朗诵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世界中,更容易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当乐声响起,学生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也随音乐诵读,感受着那美妙的乐曲,身心沉浸在琵琶声中,仿佛走到寻阳江头,于夜色中,迎着瑟瑟秋风,看到茫茫江水、望着水中的寒月和岸边的枫叶衰草,品味着琵琶声中流露出的伤感,学生们在动听的音乐和朗诵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二)配画述描冲击视觉入境。

在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时,笔者一边为学生展示图片,一边加以讲述描绘,让学生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等一系列奢华的坟墓,最后播放托尔斯泰墓的图片,前面的华美与最后的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学生受到强烈地震撼,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从而加深了对托尔斯泰崇高人格的敬佩之情。
(作者单位: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武云霞.创设创造性教学的情景[J].教师之友,2004,(11).
杨蓉青.创设教学情景促进思维发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9).
[4]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