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分析化学在化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会与会学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5803 浏览:160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高校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为典型实例,说明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备课时做足功课,课后及时反思并不断改进,因材施教,积极主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就能促进学生学会并会学。强调高校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素质和提高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载体。中学化学教学非常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课时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中学化学教学尚且如此,设置了教育专业的大学化学教学更应该如此。大量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强记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由教师积极主导,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历届化学教育专业的多数学生觉得分析化学课程涉及的公式很多又难记,由此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积极性。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记忆公式。教师要从引导学生正确推导公式入手,灵活组织课堂教学,举一反

三、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校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分析化学课程,就选用王彤、赵清泉主编的《分析化学》和王彤、姜言权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主要参考教材(下面简称教材),教材中有关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分数啄i的计算,设及到一元酸(碱)溶液和多元酸溶液,公式较多。教材是先以分析浓度为c的醋酸溶液为例,讲解完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分布分数的计算后,就直接给出一元弱碱的计算公式[3]。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分布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推导其计算公式的方法,在讲解完一元弱酸的内容后,安排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作巩固练习,对一元弱碱溶液的计算公式作出推导,这是趁热打铁,巩固前期教学成果。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一些学生会有些困惑,教师在这个时候点拨一下学生,作些引导,学生将茅塞顿开。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学生清楚了公式的来龙去脉,自然而然就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很容易上去。
开设一个学年的分析化学课程,设及到的计算内容很多。通过对近几届学生作业情况的调查了解,多数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习惯上按照中学数学的解题要求,用分步运算的方式解答分析化学的计算题,在每一步骤均把结果算出来,然后又按照分析化学课程的数字修约要求,在每一步骤考虑有效数字的保留,造成了计算繁琐、多次修约,好不容易解答完一道计算题,花费了大量时间不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解答完一道题,不仅是学生觉得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看着也累,所以学生怕做分析化学计算题,学习积极性不高。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例如,解答下面这道题:称取粗铵盐1.000g,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逸出的NH3用56.00 mL 0.2500 mol·L-1的H2SO4吸收,过量的H2SO4用0.5000 mol·L-1的NaOH溶液回滴,消耗1.56 mL,计算试样中NH3的质量分数。
对近年化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有一个班学生无一例外,都这样解答:第一步把回滴用掉的H2SO4的物质的量算出结果;第二步把吸收NH3用掉的H2SO4的物质的量算出结果;第三步算出试样中NH3的质量分数。作为解题思路,没有非议,但按这样的步骤解题,遇到其他复杂的计算,计算过程就会更加繁琐,加上学生在每一步骤都算出结果,多次修约,最后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在课堂示例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由易到难,融会贯通,并布置作业给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就能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比如处理上述计算题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找出计算需要的关系式,进而推导出试样中NH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过程如下:
先正确书写相关反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