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基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习基地建设方式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17415 浏览:727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相关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全面紧缺。实习基地的运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对基地建设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建设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性质的实习基地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习基地;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XJG-10-5-20)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行业发展步入黄金期,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14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5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总里程达到1714公里。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元,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700多公里。
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入运营,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压力增大。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面,众多高校教师针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案改革讨论较多,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验,但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规模、层次不一,内容枯燥、机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制约,实习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实习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从专业来看,它涉及车辆工程、线路工程、结构工程、电气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众多专业,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展特点。实习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的能力,建设多方位的、立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系实习基地显得非常紧迫。

二、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构建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部分。目前,校内实训中心均存在建设年代已久,建设标准低,没有发展空间等问题。现有的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等无法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更多地依赖校外实习基地。但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普遍存在企业考虑安全因素、经济效益,不支持、不配合学生实习等问题,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高校的扩招也使得校外实习基地更加紧缺。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短,装备水平提升速度快,国内外一些高精尖技术不断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教学方案滞后于实际应用显而易见,因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尤为突出。
此外,院校教师是否具有现场人员的技术经验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能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运营、工作流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诊断与排除故障等,积极深入企业一线,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逐步完善轨道交通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基于上述几个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学校办学特点确定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学科水平是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每一所院校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都有着独特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涉及专业众多,各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不尽相同,车辆供电、交通控制、运营管理、线路养护等等专业各有侧重。在实习基地建设思路上,应当考虑立足专业特点,发挥传统优势,避免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盲目求大求全,生存发展主要依靠特色,避开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
比如同济大学,利用道路与铁路工程国际领先的学科优势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病害多、养护维修任务重等实际工程背景,在嘉定校区着重建设了轨道试验线实习基地。再比如南京工程学院,基于机械专业优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势,依托南京轨道车辆生产企业和江苏省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工程中心,着重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习基地。

2.科学布局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

实训是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初步认识专业仪器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通过模拟课题、模拟案例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国大多院校的实训中心以校内为主。因此,设备的安置尽量考虑教学培训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个点,即特色专业的设备种类尽量做到系统化。
例如运营管理专业为特色的实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包括地铁微机联锁工作站系统、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自动列车运行系统ATO、自动列车防护系统ATP、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等等模拟模块相互关联,使学生通过微缩场景建立宏观概念。
实习是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要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岗位职责、管理体制、工作内容和对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实习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先进,规范化、信息化程度高,学生实习安排尽量考虑与企业融合,扩散到面,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岗位业务、技术方面有企业的在职人员指导,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值得注意的一点,被安排的实习岗位不等于学生毕业后一定要从事此岗位的工作,只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环境、运营运作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就能够为毕业后走出校门适应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筹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是学校为解决基地建设难而探索和推动的一项工作机制,指学校联合企业,对校内实训中心设备进行更新,校外实习基地场所的提供,企业员工培训与技能鉴定,学校专业教师的配备与培训等事项,普遍开展和推进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统筹规划。
在实践中,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学校和企业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持久和牢固的互助互惠协作关系,达到为师生服务,与企业共享的建设目标。
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性能更优良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也就是旧设备因技术寿命而被淘汰,大部分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原有功能基本全部保留,这些仪器设备除了返厂折旧之外,其余都可利用到校内实训中心的设备换代上,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零配件也可拆卸作为日后维修备用配件,以减少维修费用。这样既有效弥补了校内实训中心依靠学校经费置办仪器设备捉襟见肘的现状,又可以及时把新的技术、新的标准要求贯穿到基地建设中。
学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向企业提供一定政策倾斜,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将企业退休人员聘任为校内实训中心的维护管理人员,将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聘任为专业教师,按教学课时量给予补贴。利用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等资源,为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继续深造等提供条件。企业则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相应岗位,针对专业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还有欠缺等情况,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对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培训,以帮助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三、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势互补的必要条件。构建特色专业实习基地,保持传统优势,彰显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水平,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特点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关乎整个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适应行业发展、符合学校特点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还需要在长期的建设中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201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耿烽,张倩.应用型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4):110-112.
4.向红艳,金明.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7):348-350.
5.娄岳海,王循明,林洁.基于产学合作工作站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39-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