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性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6297 浏览:207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文以化成天下。”
它有两层含义:其一,与天文相对应,即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其二,则泛指人事,即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现代汉语词典》“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人文性就是文化性,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语文的文化内涵。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又具有特殊的作用。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二是通过外在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展现人文精神。
那么,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一、从课堂中体现“人文性”

现代人文教学理念首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教学组织手段更灵活,方法更多样。

1.在朗读中感悟魅力

语文学科本来是一个美丽的学科,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富有人文意味的心路历程。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如我们拿到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先读几遍,也许就粗知大意了,太多的分析会破坏诗的意境。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审中悟,在朗诵中悟出舒婷的爱国情怀。

2.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掘人文情趣

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达到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也就形成了人的世界观。为此,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听课环境。语文教师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证明:尊重、信任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格的健全。

3.从文章中的字、词等欣赏语文中的“美”,重视美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是靠简单直白地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展示语文教学中的美,追求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效果潜心研究课文。如《老王》一文中提到:“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此句里的“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镶嵌”用得如何?让学生讨论得出“镶嵌”一词生动地刻画出了老王的消瘦和不灵活,体会出老王这样消瘦不堪还想到给“我”送鸡蛋和香油,让学生体会到老王拥有的品质。

二、更新教学评价,从评价中体现“人文性”

现在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对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语文学习全方位的评价。诸如写字、说话、作文、语感、阅读兴趣等,都没有列入评价范畴。孰不知,这样的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认为只要分数高就好。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对教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的评价,还应该考虑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如在作文周记等的评改正是语文教师实施人文关怀的最佳时期。在评改时,教师应该是倾听者、欣赏者、赞美者,认真倾听学生心灵的呼唤,仔细欣赏学生的情思,热情赞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三、善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从教材中体现“人文性”

语文是育人的思想载体,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书与育人的联系点,即善于从教材中发现进行人文教学的亮点。课本是学生阅读文本,吸收营养的“母体”。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就需要寻找课文中的人文因素。(1)人文沉积的“物”,如《长江峡》等课文。(2)人文色彩的“事”,如《指南录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等课文。(3)人格魅力的“人”,如《老王》《品质》等课文。

四、利用教室,从氛围中体现“人文性”

在大语文理念下,教室的一切都是人文的战地。我首先在教室的黑板报留一处空地,每周写上格言、警句、诗词等,让学生每周都能走进名人、走近名人,并且朗诵唐诗宋词,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把学生的视野从今人拉到古人,感受中华民族深厚、伟大的文化底蕴。在《学习园地》更多地呈现语言优美、心灵纯美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己办班报,自己做编辑,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来影响学生。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为学生的健康锦上添花。
语文教育的培养对象是面向未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人文意识,弘扬人文精神,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商业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