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新课堂、新主体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13705 浏览:57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教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人翁"的主体性,构建新型高中历史新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堂;新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07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历史学科一直因"小学科"而遭"冷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突出新课标下的主体性呢?这是所有历史教师一直很关心的问题。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新课标也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目标上,将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提出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激发学生兴趣,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的核心和目的所在。旧的《历史教学大纲》过于强调知识能力的运用,而新课标则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到了与知识能力并重的位置。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人翁"的主体性呢?改革又从何入手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达尔文小时侯是"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历史老师要建构起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难怪西方学者批评我们的教育是无"人"的教育。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和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主观愿望。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所以这就要求历史老师的见闻要很广。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源于:论文封面www.618jyw.com
组织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再次: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过去学生历史学习基本处于孤立、单个、静止的状态,同学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历史学习单靠个人背记,效率极其低下。但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原则包括能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性原则等方面。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应尽量避免方法的模式化。本文侧重从理性层面加以探讨,并结合时事实例加以说明。具体可以这样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我校高一学生就今年中日关系进行辩论,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形成两大观点,一派认为对日应采取强硬立场,一派认为应理智对待,在辩论中,学生密切合作,唇舌剑,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一下。
最后:历史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
何谓的"教学反思"?扬州大学朱煜教授提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力,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人,教学反思就要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出发,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同时,教学反思也是老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体现,反映教师的学术素养和职业修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常教常新,如源头活水,给我们的教师本身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朱煜教授提出了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丰富历史专业学识;进行案例研究,撰写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以及课堂观察与思考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构建新型课堂,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推动探究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皮连生
[3]《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桂生
[4]《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小山
[5]《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反思》、《历史教学》2004年第6期46页.朱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