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鉴赏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风格鉴赏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1380 浏览:1446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是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子考点,相比较另两个子考点“炼字”和“诗眼”而言,语言风格的鉴赏要显得更抽象更复杂,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得其法,就更增加了学生掌握的难度。现在,我谈谈自己在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掌握常见的语言鉴赏术语及其内涵

诗歌语言鉴赏的术语是千百年来诗评家们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而积淀下来的,有其特定的内涵。对此,学生不仅要知道术语本身,更要理解其内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并能够准确的加以运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针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歌,呈现出的不同的语言风格而言。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各种术语及内涵也相互交融,但根据历年高考试题的情况,我以为只需重点对“清新明丽、平淡(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悲壮慷慨、雄奇奔放、沉郁顿挫及幽默讽刺”等几种容易掌握的风格术语及内涵加以体察区分认识,再对应具体的诗歌进行比较归位就行。
例如,2008年高考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4分)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该题第三题考查的就是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题目已经提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如果学生掌握了常见的鉴赏术语及内涵,就已经知道了“沉郁顿挫”,并且知道应该从意境或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沉郁”,从韵律的角度分析“顿挫”,而再借助注释及诗歌的内容,这道题的答案就基本明了了。
再如,2008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第二题题目已经明确了回答的主体是“新丽”,学生如果知道“新丽”即“清新明丽”,知道其特点是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那么从比喻、语言运用及感情这方面来组织答题,也就基本能到位地回答题目所问的问题。
在实际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类似以上考题中的语言鉴赏术语及其内涵,做到针对具体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比较归位,分类作答,抽象复杂的语言风格就会变得具体实在,鉴赏起来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了。

二、结合诗文从思想情感方面具体分析

诗歌的语言属于作品的外在形式,它是诗人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它必将为主题服务,因此,把握诗歌思想情感,是准确理解诗歌语言风格的有效途径。
诗歌中的情感美是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而不同的思想情感的抒发,总得借助不同风格的语言形式。
例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 衣 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 月 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摇?摇 ?摇?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摇?摇 ?摇?摇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刘禹锡的《乌衣巷》是一首怀古诗,表现的是一种昔盛今衰的感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吴激的《人月圆》笔姿盘旋空灵,全篇化用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
赵善庆曲《山坡羊·燕子》在寓意上与刘禹锡诗相比并无新的开拓,依然是盛衰兴亡。赵善庆曲对燕子的刻画,特别是用“寻”字将寓意表达得更显豁了。尤其是结尾二句,直抒胸臆。利用“山坡羊”句格的特点,将“兴”“亡”对比起来,抒发感慨更有力。和刘诗相比,有散曲的风味。
例如,《过故人庄》是唐诗中描写农村生活、表现恬淡自然的“农家乐(归隐田园)”主题的上乘之作,对盛唐的田园山水诗有开风气之先的功绩。为表现这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表现农庄对于作者的征服力,诗人用平淡质朴、明白晓畅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甚至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算是“淡到看不见诗”的程度了,却描绘出一幅清新怡人的“农家乐”图画,被后人评为“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在这里,诗歌的语言风格这个表现形式对内容达到了高度的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读完诗文后首先思考其思想情感的习惯,这不仅仅是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情感就能准确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而是把握住思想情感是鉴赏诗文所必需的。

三、从诗歌的风格流派上加以具体分析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运用语言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这也可能是多位作家有较为相似特点的情况。如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有时候也不乏清新;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流派则是指诗的流派和词的流派。一般说来,相同的风格流派,其语言运用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山水田园诗常常运用清新明丽、朴素自然的语言。这类诗歌大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或者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大都反映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思想感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享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无声的静寂,无光的黑暗,一般人都容易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黑暗,则较少为人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清丽朴素的,而其诗歌,也同样是清丽的朴素的。或许,正是这种幽静,正是这种清丽朴素,征服了那许许多多向往山水的多情文人。
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际上往往在这一表面的形象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或思想,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使用比喻、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其诗歌语言往往含蓄委婉却又不失质朴。“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的确是一语道破之论。诗人用含蓄委婉却又不失质朴的语言,表达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外物的思想。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彩比较凄凉,语言风格也往往缠绵细腻,委婉含蓄,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对月思亲,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这也直接造就了其慷慨激昂或低沉悲壮的语言风格,如《雁门太守行》(李贺);咏史怀古诗则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语言风格委婉含蓄,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相同的风格流派诗歌,其语言运用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分类介绍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完整系统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总之,诗歌语言风格更为抽象复杂,并且这也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较高的要求,但历年高考中只是偶尔涉及到,考的也多是常见的风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做到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了解术语及其内涵、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风格流派入手,往往能让学生对这类题目有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之效,帮助他们提升答题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云南华宁县一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