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信息技术关于高职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6329 浏览:63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归纳分析信息技术实验课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现状和原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验课程教学人文教育
0450-9889(2012)09C-0134-03
为了适应各行业对信息化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和管理类专业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实验课程,如办公自动化、信息检索、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这些课程都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课程教学中往往片面地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忽视了人文教育在信息技术实验课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弱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重技能而轻素养的问题较为明显,亟须研究和解决。

一、人文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有的内容

(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

目前,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信息素养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三方面,在信息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这三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本文按信息管理的一般过程,把学生信息素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养内容分解为六个方面(见表1)。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信息素养的提高与人文教育是分不开的,由上述信息素养的能力构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意识、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培养目标,而从教书育人这个宏观层面上看,也应如此,因为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二)学生信息素养不足

1 信息意识淡薄,学生的信息需求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布置,平时一般不会主动就某个关心的问题去查阅书籍或通过网络搜集信息,互联网主要是用来娱乐,如玩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另外,常用的交流的方式是电话、短信,很少使用电子邮箱。
2 缺乏对信息理解和遵守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及批判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一些学生以能够,攻击网络设备,窥探他人隐私为荣,以“”自居;有学生陷入含有、暴力等不良倾向的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有些学生在机房上课偷吃零食,把垃圾扔在显示器后面和键盘底下,下课不关闭计算机,不整理自己用过的键盘和凳子。
3 信息化学习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文化内涵领会肤浅,不深入研究,遇挫折易退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技术内容兴趣还是比较大,求知欲强,有主动学习的热情,但这种热情容易消退,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有信息化学习的意识,但能力还不够,对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文字材料的复制与拷贝,没有更深一步的加工和利用。
学生信息素养不足,除与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技术实验课在课程设计和实施层面上存在人文教育的缺失。

二、实验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

1 教学内容重学科知识,轻人文体验。教学中把掌握和拓宽加深书本知识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被忽视。信息技术中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精神被掩盖,教学活动空间狭隘。比如学习网络信息检索时,直接介绍搜索引擎原理及使用技巧,学生仅是记住,并未很好理解,而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史有助于学生理解搜索引擎产生的来龙去脉,IT英雄们把握创业时机获得成功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学习兴趣大增,而且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奉献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学中应该把人文体验方面的内容加以充实,避免空洞的说教。
2 教学方式重讲授和机械训练,缺乏人文精神。虽然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各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普遍采用,但先讲授演示,然后是学生模仿做一些练习,这种演绎式、结论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常见。比如在讲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时,先讲解例子,布置学生练习一些常见算法的实现,没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让他们锻炼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老师和书本给的相对固定的理解和训练,他们富有个性,渴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喜欢提出新的做法或设想。
3 教材人文性尚显不足。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在建构师生自主学习环境、内容情境化和案例系统化方面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但人文性开发尚且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是非常紧密,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抽象的理想化的案例较多。内容上过多强调工具理性,忽视反思性实践。学生很少去体验科学的内在价值,人文教育效果不佳。另外,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没有根本改变,注重知识体系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正确的探求真理的方法,这就是常说的“授之以渔”。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弱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得课程教学目标无法完整实现。

(二)原因分析

1 由于狭隘的科学教育观念,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出现重学科知识、轻人文体验的认识和做法,表现在:认为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就等于进行了科学教育,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也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这种观念的狭隘之处就在于把教育目的定位为纯工具理性,忽视精神的内在要求,只注重显性的考试成绩,竞赛获奖等,而一些不具有明显的功利价值的隐性的精神和态度往往不被加以评价。
2 之所以出现僵化的教学方式,原因在于:第一,受经济发展程度和政策的限制,教学硬件环境改善受到制约,或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赶任务的情形,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关怀、压抑了个性。第二,教师自身的学科和人文素质不高。显然,如果一个教师平时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学科知识的更新,他对教程的认识和发掘就不可能做得很到位,也就不可能做到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到教学中,尤其是在当今信息获取极大方便的情形下,讲解面过窄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第三,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尊严权威意识存在偏颇。我们坚持教师要首先从自身做起,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摒弃迂腐的“权威”意识,但不可否认,一些封建的尊严意识仍然存在,信息技术是一个较新,而且更新很快的领域,涉及面也很宽,老师可能会经常处于“被学生问倒”尴尬境地,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给自己难堪,师道尊严和权威遭到挑战,因此宁愿采用保守的教学方式。3 教科书人文性不足,寻其原因,是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忽视了科学活动中所内含的独特的人文精神。从人的认识活动来看,工具是一个认识手段或媒介,而人的认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无不密切渗透在科学活动之中,或者说,所谓的科学精神是人的理性的体现,科学活动本身就包含着人文精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作为信息技术核心工具,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发展迅速,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往往要滞后一些,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注意力放在教材内容的更新补充和安排上,忽略对教材人文内容的挖掘和强化,加剧了教学内容技能化的倾向。

三、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一)开发信息技术的人文教育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综合考虑知识、技能和情感内容,把他们融合在一起,避免偏重信息技术知识而忽视科学教育本身所含的人文精神资源。
1 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受自身所处的生活实际环境的制约,因此教学内容的讲解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社会和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从中去探索并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注意把信息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作为出发点,而不能从书本到书本。当然,联系实际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会比较自然地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培养了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探究能力。
2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教育因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人文内涵,重视情感的亲和作用与凝聚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营造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内涵,同时包涵审美之情的课堂情境。比如在讲解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时,可以引入科学家王选和王永民的事迹,然后联系我国古代科学发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讲解计算机科学发展时,从冯·诺依曼故事讲到当今我国银河超级计算机,再联系我国古代计算机雏形算盘,让学生明白人类进步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协调关系。另外,如网络病毒、电脑、著作侵权等就是加强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教育的良好切入点,让学生懂得尊重知识产权,捍卫信息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教学设计,突出人文体验

1 教师走出“说明书式教学”的误区。“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具体表现是教师授课平铺直叙,像讲解员一样按软件的使用步骤叙述,没有讲解原理,缺乏归纳总结,这种类似讲解员的教学方法没有节奏感,没有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感觉似乎懂了,却又觉得没有收获。从教育心理学上看,机械的模仿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长期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主动与教师和同学展开平等探讨,共同研究,教师纯粹的讲解埋没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才能使教与学充满朝气和人文化的活力。
2 避免公式化教学。为了应付标准化考试,从教学到评价都简单化地认定一种模式,一个“标准”答案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这种公式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要做的只能是对于这些“标准答案”的无疑可质,经常追问标准答案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618jyw.com
,课堂教学就缺少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氛围和过程,压缩了学生思考、体味,感悟、创造的空间,阻滞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 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题目,摒弃大量机械训练的做法。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通过大量练习和详细讲解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如此一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人文需求,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4 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参加综合实习月活动后学生的反馈中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极好机会。首先把综合社会实习列入专业教学计划,然后在实习前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实习专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人文教育的空间得到扩展,学生经过反思和体验,内视自己的各种信息能力水平,积淀体验。
总之,人文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人文资源隐藏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之中,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与学生多一些情感、思想方面的沟通,多一些归纳性、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内化这些精神资源,达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