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级中学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1783 浏览:470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可以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课文中涉及的祖国壮丽河山、丰富物产、悠久历史、杰出人物、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建设成就、辉煌艺术等爱国主义素材进行阐述或制作成课件,与教材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增加直观感受,充分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对画面进行丰富的想象,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初中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道德、情感、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之一,在新课程中教师只要抓住教材的实质,就能把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学生,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历史课教学,使学生们懂得爱国就是使祖国富强起来,而要使祖国富强,就需要有献身精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郑成功、吉鸿昌秋瑾、杨靖宇等志士都是传承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再如语文课通过《在仙台》、《海燕》、《白杨礼赞》、《“友帮”惊诧论》、《蚕妇》等课文,均可阐发延伸,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演讲的方法,巧设导语,烘托氛围,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文学享受中增强对祖国的感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主题班团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团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革命纪念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烈军属、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让学生广泛搜集中国历史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通过晨会、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爱国主义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演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组织学生颂扬中国的丰功伟绩,利用“十一”国庆节组织大型合唱比赛,文艺演出,颂扬共和国的伟绩和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也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念。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爱国者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一是邀请“五老”人员为青少年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初中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激发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二是组织开展富有青少年特色的校内外活动。开展“青春红歌会”等文化活动,进行入团等仪式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成就展览,使学生增进对国情的了解,感受发展的成就,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创建活动。从学校的每个角落下手,从一点一滴入手,如在学校的走廊里张贴爱国格言、名言,悬挂历史名人、科学家的画像,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利用橱窗、板报、小广播站等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运用这些文化阵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乡土历史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具体而生动的不可缺少的有特殊作用的好素材。每一个地区都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方面的杰出人物涌现,都保留有先民的遗迹,流传着历史典故。充分利用这些乡土历史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研究、创造和实践能力,多方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家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与现实,优势劣势通过感性了解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进而产生一种永不消失的热爱之情,这也自然会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是有些了解的,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备感亲切,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进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应运用好乡土史教育这一有力工具,引导青少年学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家乡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