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考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6394 浏览:714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情感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的解析,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日益凸现,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技巧,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掌握运动技能,正确塑造学生的品格,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教育
1002-7661(2013)04-184-01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包括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学生发生认知性和情感性的交往,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情感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体育教师是否具有健康丰富的情感,能否通过情感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技巧,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塑造学生的品格,科学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解析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谓情感,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观上的需要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动力,能满足或符合人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传统教育中,或者把情感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或者把它等同于德育,结果都不能完全涵盖情感教育的内涵。人的情感机制参与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因此,情感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也不是仅仅局限于空洞的道德说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教,而是融入整个教育理念之中,辐射教育活动全部领域,涉及到全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说,情感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并逐渐将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使人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

二、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价值的凸现

现代心理学、思维科学以及哲学认识论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证资料和观念资料,证明人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为驱动作用,情感既可以有效地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美感等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也可以抑制其积极性,使人稍遇困难便退缩不前。其次,情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创造性得到很好发挥。当一个人对某些知识现象产生强烈的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其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
无论学生是以何种进入教学活动,他们都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兴奋、快乐、忧伤、沮丧以及他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如果合理地调动有导向性质的情感因素,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具有传递知识、技能的功能,而且也可以成为培养个性精神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往往是自发地对教师模仿、认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影响,建立行为的制约。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亲切的语调、丰富的表情、赏识的目光、完美的示范、合理的距离等情感教学技巧得以体现,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享受,让他们在高涨的推动下,借助想象思维的力量,冲破既定程序的约束,在兴奋中习得运动技能,在微笑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在赏识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进而达到师生思想上的对流,教育上的共振。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

教师如果能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对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织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加强集体荣誉感教育

2、进行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

3、积极推进赏识教育4、注重体育欣赏意识的教育

四、结语 从情感教育入手,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调节师生行为,激发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贯穿教学始终的情感教育,向学生传达着美的意识、美的观念,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内化和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5.
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王道俊,郭文安. 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郑希付.普通心理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