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在语文与生活同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7961 浏览:814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学习”。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处处反映着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要将学习语文的视角延展到生活的。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习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当然来源于生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不就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接受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中的知识吗?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植根观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想使语文课活跃、活泼起来,就得从生活这方渠中引入一股“活水”来。生活是根基,更是源泉。
二、语文新教材编写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贴近生活,这也是在新课标指引下教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教材中所选的优秀典范之作,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革命生活、文化生活、科学世界、自然景物、想象空间、历史故事等等。语文必须接近生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它既是人们思维的载体,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它还是传递信息的使者。用语言来反映和服务于变化万端的生活,是语文所特具的功能。语文一旦离开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新教材的导向性就在这里: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走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具体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尤其是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寒假过后的新学期第一课,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大型语文综合活动——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它透着中国习俗文化浓烈的底蕴。所以,我想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内容,去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这次活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年俗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的了解,由此也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形成了关注周围生活、关注社会变化的良好习惯。总之,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又运用所学去进一步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充分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要想实现语文与生活同在的目标,可操作性极强的一点就是教育者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与实践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可利用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以及信息化资源。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园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设施、文化建设以及重大事件。比如,我们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经常展示一些励志性的条幅标语,电子大屏幕上也每天滚动字幕,出示几句或关心学生生活的温馨话语,或给学生学习指导的方法点拨等文字。我要求孩子们踏着朝阳,沐浴晨光走进校园,昂首挺胸,大声朗读出这些语句,并且熟记在心,积累在自己的语文本上。
这样,教师有了强烈的资源意识,并努力去开发利用,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学习到语文的美,在语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真。
总之,语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者必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让教学与生活牵手,让生活与教学同行。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