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信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7039 浏览:1211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04-0010-01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然而,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体验教育观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教育开始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缺失带来的后果也日益引发教育者的探索。实际上情感体验的教育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知识获得的动力基础;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

一、情感体验是知识获得的动力之源

情感体验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闸门,在缺乏必须的“丰富”的情况下,人的理智处于昏迷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情感体验健康与否,对其学业影响很大。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的强化记忆过程,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增加有意识记的效果,能够激发儿童对过去知识的再认和再现,把对过去知识的追忆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还能提高活动效率,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情感体验是知识获得的动力之源。

二、情感体验是德育有效性的桥梁,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

一切道德教育,都需要在学生的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道德知识的内化,从而与个体的价值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导个体的行为。要使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真正融入生活,情感体验是基本的桥梁和纽带,德育只有在个体的心理过程中产生共鸣,成为个体的价值判断和自我引导的依赖时,它才是有效的。
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已是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原则。而健全的人格必须依托于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缺失的青少年大多不能准确而深刻地体验自己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他人,不能有效地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甚至与同学、老师、父母、长辈发生冲突,很难发展起健全的人格。
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而在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和学习,因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形成必然产生深远影响。而小学语文课程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占的时间最长,学的内容最多,而它本身就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影响最大。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形成的有机结合。

三、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一个情感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建立一种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就会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可见,一位没有情感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点热情,少点冷漠;多点鼓励,少点责备,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富有“”,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陪伴学生走过一段“燃烧的岁月”,对学生的智慧、思维、习惯、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向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迈进。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用情去感知。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点,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用情去体会、去理解、去学习,这样就会迸射出情感之花。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要求学生用真情去读,用情去感受神奇而美丽的山水,当学生的情融入山水之中,还可要求学生用真情写出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美及向往,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要求学生带着真情去阅读,当读到小女孩悲惨死去的过程时若学生情到由衷,则会流下悲伤的眼泪。而《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被刘老师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得流出热泪,使情在泪中现。
2.用心去体验。在小学语文课中,有好多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学了以后小学生的心灵容易被感化,这必须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例如《穷人》这篇课文就有一种人情美,渔夫一家有五口人,生活是靠渔夫一人打鱼维持生活,非常贫困和艰难。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发现邻居的寡妇死后留下两个幼小的孩子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把两个孩子抱到了自己家。教师上课时就应该抓住这一种人间最珍贵的人情美去分析,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用情去悟理。语文教学要化理为情,融理入情,学生情感的培养应基于对“义理”的理解,情理是一体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文理合一这一特点。如教学《桃花新木》一文时要抓住植树和育人是同一道理,让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知道过多的溺爱反而害了自己,应该尽量自食其力。再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红军在长征途中吃草根、树皮的情景,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尝一尝草根、树皮的味道怎么样?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在严寒的风雪中,穿着破旧单薄的衣裳,挨冻的滋味。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全是掌声和鲜花,同样会有荆棘丛生的曲折道路,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才能走出困境。
4.用心实践去丰富体验。学习了课本知识就应该付诸行动,这是当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好办法。如学习《养花》一文后,使学生从老舍养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得到更多的乐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心智,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去下功夫,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以及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图片、影片、增加学生反思、想象的作业等。
总之,忽视情感体验的教育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