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设计《说“木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4108 浏览:98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教材分析

《说“木叶”》是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为林庚。文章着重分析了诗歌中用意象“木叶”而不用意象“树叶”,以及诗歌意象由“木叶”演进为“落木”的原因。作者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木叶”和“树叶”、“落叶”、“落木”等概念的区别中阐释了“木叶”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独特意蕴。

二、学情分析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篇课文读起来并不轻松。首先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不多,诗歌鉴赏的能力也不高,文章中的具体诗句学生不容易完全掌握;其次,本文需要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学生如果能够将文中的 “树叶”“木叶”“落叶”“落木”几个重要概念区分清楚,理清各个概念之间作者转换的思路,基本上就可以把握住作者的观点主张了。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浏览全文,能够找出文章的主要评述对象“木叶”及辅助评述对象“树叶”“落木”“落叶”。

(二)通过逐句默读全文,能够全面地画出文章直接评述“木叶”的语句。

(三)通过仔细阅读全文,能够写出“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异同。

(四)能够说出文章中作者的观点。

(五)通过调动平时的阅读和创作体验,和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审视,能够判断其可借鉴之处。

四、教学重点

(一)通过辨析“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异同,把握作者的观点。
(二)调动平时的阅读、创作体验与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审视,判断其可供借鉴之处。

五、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对文章援引的大量诗例的不同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时在“树叶”“木叶”“落叶”“落木”几个概念上的转换推进思路。

六、教学媒体

PPT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 直接导入 明确学习内容
布置学生活动布置学生活动教师提供学生预习与准备完成的资料。教师巡视,关注学生阅读情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说“木叶”》自主学习任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做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任务设计《说“木叶”》自主学习学习任务

一、默读课文2-3遍,建议这样读:

(一)第一遍阅读可以是浏览课文。

(二)第二遍逐句默读,画出直接评述“木叶”的语句。

(三)如果你不能确认自己圈划的内容是否完整,请再仔细默读课文,并进行圈划。

二、在上面的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下面的活动。

(一)“木叶”与“树叶”的异同

(二)“木叶”与“落叶”的异同

(三)“木叶”与“落木”的异同

三、阅读本文,想一想,哪一个观点对你阅读古诗词有启示?抄录这句话,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获得的启示。
我的摘录:
我的启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 直接导入 明确学习内容
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评说对象。
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评述对象“木叶”及辅助评述对象“树叶”“落木”“落叶”。提出问题:
课文《说“木叶”》作者主要评述对象是什么,在评述主要评述对象时围绕哪些概念展开评述?
学生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评述对象诗歌中的“木叶”,辅助评述对象诗歌中的“树叶”“落木”“落叶”。
明确文章主要评说对象
区分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之间的区别,把握作者的主张。

1.逐句默读全文,画出文章直接评述“木叶”的语句。

2.仔细阅读全文,辨析并写出“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异同。

3.说出文章中作者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交流《说“木叶”》自主学习体验

一、二。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中作者主张。

交流自主学习体验:

1.前后同学左右同桌交流确认画出的直接评述“木叶”的语句是完整的。

2.前后同学左右同桌四人一小组交流《说“木叶”》自主学习学习体验二。

辨析并完整地写出“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异同。
指出“木叶”在作者眼中所具有的特征。
把握作者主张
调动平时的阅读和创作体验,审视作者的观点。
调动平时的阅读和创作体验,和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审视,判断其可借鉴之处。
教师提供材料(见“材料链接”材料1和材料2)。
1.调动平时的阅读和创作体验,欣赏材料1中的诗句。说出材料中“木”在诗句中的艺术特征。

2.阅读材料2。

阅读材料2,并结合以上活动将你所感受到的“木”的艺术特征和作者的主张进行比较。
3.阅读材料3,明白作者身份对作者写作特点的影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响。
调动平时的阅读、创作体验与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审视,判断其可借鉴之处。
总结
总结本堂课所学作业设计 一、必做
阅读冯友兰《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并完成文后练习题。(见材料4)
二、选做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的文字往往具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九、材料链接
材料1:
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在这些诗句中,“木”给你的艺术特征感受是怎么样的?

1.刘桢《公宴诗》: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2.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3.王维《秋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4.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2:
《全唐诗》用 “木叶”73次,用 “树叶”28次;《全宋词》用 “木叶”18次 ,用 “树叶”1次。
《全唐诗》中用“落木”24次,用“落叶”204次;《全宋词》中用 “落木”l0次,用“落叶”47次。
《元曲选》中用 “木叶”82次,“落木”50次,“落叶”93次。
——乐建兵 朱国《也说“木叶”》,《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8期。
材料3: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 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还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有《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2006 年 10 月 4 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 97 岁。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统一起来。
材料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题。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略)
冯友兰
练习题
1.阅读1—4自然段,对照课文中的解说和举例,用自己的话解释“意义”“了解”“自觉”“境界”的意思,并画出他们的关系图。
2.阅读文章中讲述人生四类“境界”的部分,仔细默读描述各类“境界”典型特征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解释四类“境界”的含义。

3.阅读5—8自然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作者说“想要进入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却需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了解。”这里的“努力”是什么意思?
我们如何分辨出不同“境界”的人?
注释:
引自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说“木叶”》课前预习作业设置。
(叶守义 孙云云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230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