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对策新课程革新中教师培训有着理由及对策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0342 浏览:86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省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过去课程改革中的师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笔者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现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1002-7661(2013)11-234-02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省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过去课程改革中的师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笔者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现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新课改意义认识不到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对于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而且要认识到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它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国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者,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胸怀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脚踏实地的投身于这次课程改革中去。

2、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没有作硬性的规定。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不拘泥与选用的教材,灵活应用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我们的老师们以往都习惯于按教材去设计、实现教学。

3、对教学方式的领悟不深入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仍感困惑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实现全程评价和全方位评价,摒弃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和方法评价的传统方式。但目前的实现是,中考、高考的评价方式与高中、大学的招生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停留在“升学率”上。虽然教育部及其它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着手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但新课程教学与现行的教学评价手段之间的这种矛盾,使进行课程改革的老师们感到非常的困惑。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强化教育部门对课程改革的管理,加强各级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正在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中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在培训方式上,倡导培训者与教师的平等交流、对话,了解老师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试验工作质量。

2、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师训部门的集中培训,远远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教师多种需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教研机制,是今后新课程改革的后续动力之一。学校开展的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等等,是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教师培训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内在的驱动力,开发教师潜力,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3、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接通了互联网,有先进的实验器材;而有的学校还仍然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进行教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优势,全面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培训工作,仅仅依靠教师外界的各种培训,不能解决教师自身根本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靠教师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