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学课关于革新思维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6267 浏览:183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造成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分析

从认识的发展理论角度来分析,学习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是需要以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加工,将认知对象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储存起来,直观来讲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从中将对新知识学习有用的旧知识提炼出来,最终来保障新知识的顺利学习,也就是准确地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平衡点. 这种过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并非每一名学生都能一次性成功. 原因: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洞悉学生思维困惑之处,而教师任由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时往往找不到东西;二是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在结构上无法衔接时,或者说新旧知识缺乏了必要的平衡点时,这些新知识就可能在学生正常的思维过程中被排斥,或者需要调整过后才能被真正吸收. 旧知识与新知识不能顺利地衔接,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

二、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的体现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思维、方法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思维障碍都不同.

1. 肤浅性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数学原理、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大部分学生都会止步于概念理解的表面水平上,无法脱离具体的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其概念的本质. 这样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时,通常的思维方式是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都是因果思维习惯,若要改变思维方式非常难,最终无法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之法.

2. 差异性

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必然多样化,因此,面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学生的认知与感受都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偏颇. 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太重视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全部挖掘出来,没有将问题的确定条件准确把握,最终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例如:函数 y = f(x)满足 f(2 + x) = f(2 - x)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证明函数y = f(x)的图像关于直线 x = 2 对称. 这个例题,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都显得比较难,学生主要是反映写不清楚. 此时,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查阅教材,可以在函数这一章中寻找到相关的知识,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奇、偶函数、反函数以及原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之后学生便能将例题成功解答.

3. 消极性

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数学解题经验,正因为这样,学生对某些解题方法或者思维方式深信不疑,面对很多数学问题都按照一惯的解题经验去套,进而让自己的思维进入了僵化状态,面对新的数学问题却无法作出对应的反应.

三、突破思维障碍的具体措施

1. 数学思想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了数学意识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准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这种意识不是对知识的应用,也不是一种能力的评价,而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知道该怎么做. 至于做得好不好,归根于技能问题,部分技能问题并非学生不懂,而是不知道怎么用才算合理. 中学生面对高中数学问题,首先就是套公式,善于模仿求解,一旦面对陌生一点的题型就无从下手,而这就是数学意识缺乏的主要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基础知识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熟练程度都很重要,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意识也不能被忽视,学生有了良好的意识才能将基础的知识充分发挥,才能将这种意识融合到问题当中,最终走出思维障碍,解决问题.

2. 学生主体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任意教授,不能以灌输为主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掌握情况,特别是某些新知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内心的求知,就能有效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出现. 学生没有思维障碍的阻挠,才会有创新的,才能去寻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3. 诱导学生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消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中数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把握学源于: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生的学习主体性,拒绝题海战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 高中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压力也很大,希望各门学科的教师都能坚持这个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赵松柱.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浅谈[J]. 文理导航(下旬), 2011(1).
沈国根. 高一数学如何有效地“教”与“学”[J]. 中学数学, 2012(3).
[3]周丽.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1(15).
[4]郭蕤.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