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要展开学生联想翅膀站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31920 浏览:1451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脑子笨,素质低,基础差。其实,细想起来学不得法,教法不当才是症结所在。语文新课标指明,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在眼前“学会”,而是要放眼未来“会学”,教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为此,我们在转变教学思想,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在研究教法基础上加强对学法的研究。本文主张,语文教学要展开联想的翅膀。
关键词:联想 习惯 感受鉴赏 表达
教学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用足了劲却收效甚微;学生废寝忘食,拼死拼活却很难大幅度提高成绩,养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时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脑子笨,素质低,基础差。其实,细想起来学不得法,教法不当才是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导致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新课标指明,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在眼前“学会”,而是要放眼未来“会学”,教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新课标还要求学生“在表达与交流方面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思,做到有感而发;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5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为此,我们在转变教学思想,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在研究教法基础上加强对学法的研究,这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素质训练呢?
结合语文新课标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在指导作文这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由一个形象想到另一形象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因生活中的感觉所唤起的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思想飞跃。其实,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总是不自觉地运用着联想,但在写作文时却显得那么无奈,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不自觉”的思维变成自觉,从而形成有意识的习惯,进入到联想的自由王国。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利用课文中与联想有关的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联想的习惯。其做法大抵有:

一、利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

修辞想象产生于言语活动过程,存在于词语、句子、语段和章节之中。范文佳作中典型的修辞例子俯拾皆是。我们要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往往都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比喻、衬托、比拟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中一般都采用了相似联想。利用这些修辞范例来进行有关联想知识的教学,学生感到亲切,又容易培养他们联想的习惯。如《记一辆纺车》中有这么一句话:“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角的蜗牛。”教学中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作者创造这个比喻句进行了联想,然后启发学生去想究竟是由什么想到什么?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联想?接着再提问:作者这种联想是什么联系方法?这样开展联想对丰富语言产生了什么效果?通过这种一环紧扣一环的提问与思考,让学生明白:原来这生动的语句是作者通过相似联想,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来的。我们的作文要想做到形象、生动,也应该在写作时进行联想,然后用不同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来。课后进行单项训练,学生兴味很高,而且逐步形成习惯。

二、利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法运用得当,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情动于衷,意满于怀。例如造悬念一法,能使读者浮想联翩。在教学中就可运用这一知识让学生懂得怎样进行联想。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写小浩波在看“戏熊”这一节目时,当熊一出现,他就大声嚷嚷:“要是这只熊死了,不是有熊皮了吗?”周围的观众都很诧异地望着他,不知这孩子为什么咒诅这可爱的马戏演员死掉。读到此处, 同学们也同样感到诧异,有人嘀咕:熊这么可爱却咒它死,小浩波怎么啦?……教师知道这是作者设置悬念的效果,于是不失时机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探究“小浩波怎么啦”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上文提供的原材料进行联想并写下来,再与书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学生研读完文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小浩波是想得到一双“熊皮手套”。老师问:“如果你是小浩波,说说你在看到熊演戏时,会不会想到熊死?你的思想是怎样活动的?”最后大家总结出共同的思路:熊死→熊皮→熊皮手套→奶奶长冻疮的手。然后指明这就是小浩波运用的由果及因的关系联想方法,而作者则在安排布局时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法。这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更主要是启发了学生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去自觉地进行联想,让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任何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事物,经过几个步骤的联想,总可以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写作时就海阔天高了。

三、学习作者表现主题的方式

运用联想,能使文章主题得第升华,使文章更具有新意,内涵深广。在培养学生形成联想习惯时,还可以通过归纳文章主题的教学活动来进行。课文《荔枝蜜》和《白杨礼赞》写的是普普通通的动物和植物,可作家写出来的文章却有着十分深刻的主题。一篇是通过写蜜蜂来赞美新中国千千万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一篇是通过写白杨树来歌颂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顽强战斗的广大人民群众。小小的蜜蜂与劳动人民,随处可见的白杨树与人民群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何联系?作家是怎样揭示他们的内在联系的?经过分析,学生得出了结论:靠作家的联想;是作家善于抓住二者间的本质特点展开联想所致。这种环环相扣的思维训练,不仅让学生看到直接结果,而且使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写作中为什么不能凭借联想的翅膀用平凡的事件去表现一个深远的主题?终于,有关联想的知识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联想的思维能力与习惯在教学中得到了培训。
培养学生形成联想习惯,除了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练习等多渠道进行,平时要多结合生活实际和语言实践,有意识拓宽学生眼界,引导积极思维,不断巩固强化学到的联想知识和初步形成的联想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见物就展开联想的思维定势。
总之,要让学生确切感受到联想并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并不是只有大作家、大文豪才有的专利,只要懂得了万物皆有联系的道理,敢于大胆去想,我们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由联想上升到想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象,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带给我们的无穷的智慧。
参考文献:
谢仲卿、谢慧,《春天的风采·岭南春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池方浩,《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