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自检小学生计算“自检”能力缺失与策略站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4789 浏览:1093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2011年奉化市小学数学毕业模拟测试中,学生的计算题失分率高达15.7%,生均失分7.2分,这还不包括在填空、判断、解决问题中的计算错误。从失分情况中可明显看出,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由于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没有掌握才导致了计算的失分,而近78%的学生的失分是由计算不仔细、粗心大意等个人非智力因素所导致。

一、计算自检的含义

学生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计算程序的不完整,而“自检”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完善计算程序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自检”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有效的检查手段,促其独立、自主地进行算后检查,使学生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计算技能,它是对计算正误判断及自我修复的一种行为。

二、计算检查的现象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习题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我对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与整理,归纳出了五种情况。
第一种:及时上交型
[\&经常检查\&有时检查\&不检查\&做完课堂作业后你是否检查?\&4

1.3%\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58.7%\&\&做完家庭作业后你是否检查?\&39.1%\&58.7%\&2.2%\&测试时,你是否检查?\&78.3%\&2

1.7%\&\&]

从上述三个问题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自我检查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随意行为,反映了学生做完作业便及时上交的普遍现象,导致让作业自己来经历教师“宣判”的过程。
第二种:自我欣赏型
“你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检查计算题?”分别有8.7%、2.2%、2.2%的学生采用“随便看一下”、“重复看”、“读一遍”的方法,占到了总学生数的13.1%。这种“自我欣赏型”的检查方式往往导致学生作业较高的错误率,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对计算的恐惧心理。
第三种:朋友校对型
还有8.7%的学生采用了“与别人校对”的检查方法,而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他们需要在教师和同学面前为自己树立一个优秀学生的形象,做到作业能够次次正确,证明自己是一个认真、优秀的好学生;其二,由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比较看重,对他们比较信任,往往允许其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校对的自检习惯。
第四种:家长代劳型
[\&自己\&家庭老师\&家长\&家庭作业一般由谁检查?\&26.1%\&

4.3%\&69.6%\&]

从家长代为检查作业的数据69.6%来看,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并没有认识到家庭作业的巩固作用。还有就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家庭作业有较高的准确率,经常提醒学生作业完成后要让家长检查并签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使家长代劳的检查慢慢磨灭了学生内心的检查“冲动”与本能。
第五种:寻求帮助型
“你还知道有什么检查方法?”有2.2%的学生提到了查电脑。它说明学生有检查的习惯和对自己作业高正确率的愿望。这种方式我们只能适时采用,不应该提倡,因为它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性。

三、培养自检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自检技能与自检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方法指导,注重优化

[\&怕烦\&不想检查\&不知道怎么检查\&计算题不检查的理由是什么?\&37.0%\&3

2.6%\&30.4%\&]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能清楚地发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检查的方法,这也就导致了学生计算错误率的居高不下,更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交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三种计算题型自检程序进行简要的操作说明。
A.竖式题自检方法:检查数字——重新计算(换数计算)——得数比较
如教学《应用商不变性质的简便计算》后,给学生出示了“2700÷500”的计算题,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这样写道“2700÷500=5……2”。于是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自检,有一学生马上发现了错误低下头进行改正。等他改完我让其说一说修改的理由,他解释道:“数字正确,我只要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检验一下就行了,‘500×5+2=2502’,而‘2502≠2700’,所以结果错了。我发现,在竖式上计算式将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商5是不变的,但余数其实也缩小了100倍,竖式中的余数‘2’其实表示200。‘500×5+200=2700’,在横式上写得数时要特别注意。”
B.脱式题自检方法:运算顺序(简便运算)——检查数字——得数计算——前后对比
脱式计算的解答往往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它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丰富”,不仅要求学生快速判断出是否应用运算定律,还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四则计算方法,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将导致最终得数的错误。
下面用一些学生的错例作以说明。
①÷-÷=÷(-)=0。
②÷÷=÷ =。
③(+)÷ =×+× =+1=+1=1。
④(+)÷=÷ =。
①乘法分配律掌握不过关,数字上的一些联系误导了学生乱用运算定律。②没有写最简分数,考虑不仔细。③假分数、带分数意义不清,也带着一些随意。④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导致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的错误。同时还存在乱抄数字的错误——将24写成了26。
C.解方程自检方法:代入检验——左右判断(不等)——检查数字——计算方法——重新解答
解方程如果计算方法正确,那么其判断错误的方法尤其简单,只需要将方程的解代入到原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则解正确,反之错误,需重新解方程。但就是这种简单的自检方法也很少有学生能主动运用,多数学生是眼睛一瞄就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使用强化与指导,使其能自觉利用自检方法进行检验。

2.估算强化,巧妙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4~6年级学段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技能,更是学生进行计算自检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2957÷29”,本以为挺简单的一道模仿性习题,结果却有10多个学生的答案是13。正在我疑惑不解时,一个学生马上站了起来说:“这很明显是做错了。”“你怎么这么快就能判断出对与错?”我问道。他接着解释:“把2975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看做3000,把29看做30,那么3000÷30=100。我想答案应该在100左右,不可能只有13吧,相差也太多了。”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是的,如果13看做15, 29看做30,15×30=450也与2975相差太多。”其他学生听了后都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适时利用估算方法来自检习题,不仅有效发挥了估算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但应用估算自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

3.榜样驱动,激发上进

有37.0%的学生怕烦、32.6%的学生不想检查,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计算自检行为的缺失。因此在总结学习数学经验时,一方面邀请学生介绍自己自检的方法及成效,表扬计算自检的学生,另一方面也为部分学生学习他人经验提供平台。
每周一节的兴趣课对学生一周的表现进行阶段小结,是我从教以来雷打不动的教学习惯。在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后,我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首先表扬一周来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接着抛给学生三个问题进行交流:(1)对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做完计算题后你是否进行了自检?有什么好方法?
一般我会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然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有一学生这样说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应该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作为分母,但要注意先约分后相乘这样做比较简单;对于分数加减法与乘法混合的运算,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算顺序,再考虑各种计算的方法。这里我要提示大家的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加减法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也就是要约分;而分数乘法与其不同,要注意区分避免混淆。对于计算后的自检我认为很重要,我们不能随意地用眼睛看看,而要充分利用草稿本进行再一次的重复计算(时间需充裕),以保证准确率。”他一说完,同学们就自发地给予其热烈的掌声,我也在第一时间肯定了他的说法。
这种利用榜样驱动的方式可谓一举两得,通过经验的阐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自检行为重要性的理解,激发自检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更能有效促使其他学生进行自检。

4.反复督促,形成反射

为了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建立自检意识,慢慢地养成这种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醒目标语提示。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一些提示语,如“检查好习惯,时刻要保持”,“请你重新算一算”,等等,并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两问”:自问“我检查了吗?”组长问“你检查了吗?”。
第二步,专用草稿设立。为了能使学生养成计算题独立自检的习惯,我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单独的计算草稿本,专供学生练习题的计算与自检时计算所用,避免学生打草稿的随意性及不良的计算行为。
第三步,同桌互相监督。建立起同桌监督制度,要求完成作业以后同桌督促检查,意思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同桌在完成数学作业后能够独立自检,而不是马上上交,敷衍了事。对于督促积极、成效显著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三步式“自检”养成策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帮助,更为学生学会数学、学会计算做好了铺垫。
总的来说,要改变学生不检查的问题,单单依靠教师一方是不可能起到作用的,学生这种被动的“自检”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要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检习惯,需要教师、家长、学生都有一颗坚持到底的“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