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表演”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9711 浏览:35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而对话教学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有别于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奋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尝试对话,甚至搞得轰轰烈烈,然而受教学传统和对新理念理解偏差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对话“表演”的现象。这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在无形中“流失”,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警惕教学中的对话“表演”,就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对话“表演”做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主宰性对话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拟定对话思路,预设对话问题,以强制或约定的方式请学生作出回答,让学生沿着设定的思路走向自己所期盼的结论的情况。在这种教师话语霸权下,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对话成了一种“表演”,这时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却失去主体的个性。
例如在《斑羚飞渡》课堂教学中,我让体感知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在这个环节里先自己思考,再组内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这时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的美德。其实在感知内容中很多学生回答得并不好,我却笼统地概括内容,并没有指出错误的地方。最后是探讨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说出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由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没有深入思考,导致最后主题的理解没有深入,大多数学生只是认为主题是保护动物和珍爱生命,甚至有个学生提到为什么镰刀头羊愿意牺牲的问题。后来我又重新上了这一节公开课,采取如下教学,首先我提前布置任务,熟读课文并充分感受课文的内容,接着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并要求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舞台,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不同,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不仅是我与学生的交流,而且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把作品的精彩内容发给学生品味,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互相交流一下:你更欣赏同学们的想法,还是作者的构思?并说出理由。

二、脱离文本对话

新课标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离开文本,单方面地追寻所谓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引发出的各种经验应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如果忽视课文本身的价值,课堂成了信天游式的教学,任由学生自由地随意发挥,漫无边际地自说自话,置文本于不顾,容易造成无意义对话的出现。
例如在八年级上《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谈谈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以及对母爱的理解。进行组内交流的时候,对第一个问题,大多数无话可说,极少数学生谈到母亲的勤劳和善良对自己影响,由于没有深切的感悟,课堂对话都很勉强。对第二个问题很多学生无非是说自己如何不懂得母爱,与母亲闹矛盾,惹母亲生气与伤心等等。这些泛泛而谈的空话套话,在任何时候学生都可以在没有文本依托的情况下说出来,何况以母爱为话题的教育是不用借助于课文来完成。后来在听市级公开课时,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如下:1.初步感知,画出描写母亲品性的句子。2.分组讨论,哪些事情表现母亲的品性。3.合作探究,母亲对我极大极深的影响有哪些。4.体验反思,共同交流,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并在课堂进行交流,教师听了做些点评,最后教师小结。

三、重复性问答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地位日益显现,教学中的对话确实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对话没有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没有设置一定深度的思考题,结果虽然做些交流,但只是简单的重复。
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课堂主体性,重新对教材进行设计,下面是教学的一些片断:先让学生概括有生理缺陷的贝多芬此时应是怎样的人,学生概括为“可怜的人”。然后又让学生回忆哪篇文章也学过一个“可怜的人”,这样避免让多个学生在同一个问题的重复。接着让学生比较两个“可怜的人”可怜的原因各是什么,最后进一步引导:那么,文中的“可怜的人”又有什么表现呢?在学生讨论后,提炼出贝多芬是一个不听任命运摆布的、具有高尚灵魂的巨人。

四、流于形式对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组合作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下普遍的课堂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然而在现实课堂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表面上课堂显得很积极、很,似乎很符合现在的新理念,但这时的情形,学生连课文的字词句子都未读通,哪里谈得上用自己的感悟去交流。有些小组交流过于肤浅,只要一人发言,其他数人还在讨论,不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还有教师同时抛出几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文,也没有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就采取小组讨论形式交流,学生虽然都在说话,但仔细倾听,大部分学生都趁机闲聊,而教师为了急于归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纳总结,对学生讨论后探究的问题不再深入,使得学生对问题理解不能透彻。
对话交流一定要在每一个学生很好地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也要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否则东拉西扯、言不由衷是不会撞出什么火花的,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如果我们利用和开发对话动态资源,把它们转化成有效的教学成果,从而就能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表演”现象还很多,这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对新理念理解偏差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效地防止此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教师应该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做到真讲课、真对话,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说出真话,表达真情,建构真正的对话课堂,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大汾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