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足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6109 浏览:176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之上的. 我以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依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从问题开始.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类)整理和统计”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将本镇步行街桥路口2.5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用录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媒体引入课堂. 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到交通的繁忙,从思考哪种车辆最多开始,自然而然地又产生了需要对机动车分类的想法,为分段统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时,可将全班30名同学用1~30这些自然数重新编号,练习中借助这些学生身边“活生生”的自然数(编号)展开一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性学习. 学生身临数字之境,不断地产生数学问题,不断地解决数学问题.
这样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身边的数字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的愿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思维技能.

二、设计精湛的教学问题,激励学生深入地进行问题思考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有着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和书后一样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图后,告诉学生这是张大伯的一块责任田,然后让他们思考:“如果你是张大伯,会怎么想?”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勇跃回答:① 准备计算这块地的面积. ② 会思考在这块地中种哪些植物. ③ 会估计将得到多少产量. ④ 还会计算单产量,和其他植物单产量作比较,然后决定以后种什么植物. ⑤ 会算一算这些植物的经济价值. ⑥ 会考虑田中的施肥量和播种量,等等. 我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模式,但可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

2. 关键性问题的设计

例如,“认识分数”的教学,我先让学生举例分数,然后从学生说出的分数中选择一个分数设计了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谁来介绍关于分数■的知识. ”在学生的介绍中,我具体地感受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捕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用来调整下面的学习活动. “猜猜看,哪个分数最早产生?”这个是紧紧扣住学生兴趣点的关键一问,将学生了解分数知识的充分地激发出来. “想不想自己动手分苹果来产生分数?”这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产生过程的关键一问,动手分东西产生分数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教师随机分发“东西”,有单个物体或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物体,还有多个同样的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袋8颗糖,等等. 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取得成功后,就会产生说给大家听的. “向大家介绍你的分数产生的过程. ”这是鼓励学生“说”出思路的关键一问, “说”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把产生分数的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是对原来凌乱的思路进行梳理的过程,在梳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周密严谨的思路,澄清模糊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3. 在“没有问题的地方”设计问题

综上所述,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求异;有问题,才会创新. 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善于设计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会得到发展,问题意识的加强,带来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