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探究课堂参与意识重要量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4955 浏览:156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重要条件。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的过程。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参与意识
1002-7661(2013)23-074-01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然而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学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意识呢?

一、创设、平等的课堂气氛

1、要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方面,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格相信学生都能做得好。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让学生乐观而自信,生动而活泼,诱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亲切,感受到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点拨者、服务者。

2、要营造的课堂氛围

的课堂气氛是参与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师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讨论、商量,甚至是争论,现在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进而赏识其言行,培养其信心,发挥其才智。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