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高中新课标下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尝试中心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0770 浏览:38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难断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记得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以飨读者。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能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订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订过程,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讲课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如在进行“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想买一件较贵的物品,但现在又没那么多钱该怎么办?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第一向银行贷款,第二变相向商家贷款也就是分期付款,比较之下当然第二种方案更方便快捷。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如何还贷款,分几次付,怎样付款才能最合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得出付款方案:一般情况下商家提供以下三种方案,一年当中分3次、6次或12次付清。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分别计算加以比较得出方法的优劣。
第六步,教师小结,给出合理的解答,得出一般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比较紧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密,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整个计算过程当中一直是学生亲自动手来比较几种方案的优劣,我只是适时提出一些建议,给以点拨。

二、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教师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深一层,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四、以“构造”为载体,通过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应用,不能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简单应用,而是要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认识,并按数学建模的过程来实施和操作,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如在复习函数应用题时,选择典型题目,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提高学生的建模水平。
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