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谈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34488 浏览:158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呢?我认为,丰富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根据自己的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谈了一些经验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丰富
1006-5962(2013)06(8)-0164-01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恰当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在讲季羡林老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准备了一张张有关德国风光与文化的精美图片。配上一段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德国奇丽的美景之中,孩子们在这种美景的熏陶下,深入探究的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问人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语句中描述的情景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积淀语感。我在教学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的句子时,设计了自读感悟,听读想象,观景,感情朗读四部曲,层层推进。先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情景,并且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利用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体会花之美。通过回环读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从而体会德国街头花之多,花之美。
上述片段的教学我始终围绕中心句之一“多么奇丽的景色!”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语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在品味的基础上读文,在读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之中,把学生领进浓浓的意境之中,希望学生把自己的心境和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人情入境,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朗朗的读书声丰富了课堂。
3 选择课外阅读
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对德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本文的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醉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真、善、美,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主动意识,提高了学生进取精神。
4 适时拓展
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我在教学中还设计了许多拓展练习,来丰富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如何干无痕之中解决这一难题,是我在课堂中力求突破的。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上我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接着我在此基础上及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类似的实例,从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扎根在每个学生心里,并为之去努力。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如上文中讲到的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想象假如自己漫步在如花海的街道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还在教学最后一段时再一次引导学生想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再次漫步在德国的街头,依然感受到哪些震撼他心灵的美景等等。并在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时光流逝,如果再过一百年,这种美丽会变吗?”这些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去想、去回味、去升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发言,从而点出季羡林先生对德国人这一美好品质的赞美,并希望中国人学习这一做法。也为理解“耐人寻味”和“花的梦、思乡的梦”作好铺垫,使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真切感受到丰富的语文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最大化的丰富我的课堂教学,使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亮点,让他们上语文课成为享受,是我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