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开放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开放性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6372 浏览:215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教学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初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做了实验,找到了答案,很快掌握了圆的特性. 我还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再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 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 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只杯里放入一个螺丝钉,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面就上升得高,螺丝钉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 这种实验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 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

三、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 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 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 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发现的真伟大. ”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 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

四、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 = 0.10 = 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 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 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8 ÷ 4 = (8 × 0) ÷ (4 × 0) = 2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 学生很快发现8 × 0 = 0,而除数不能为0,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0除外”才完善.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要让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