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伦敦时期女高音歌剧咏叹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4277 浏览:109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是巴洛克盛期与巴赫并驾齐驱的伟大音乐大师。在其人生的七十四个春秋之中,耗费近四十年的宝贵时光,谱写了五十部歌剧作品,其中三十六部是在英国伦敦首演的。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舞台为意大利正歌剧的神话、传说和奇幻内容所弥漫。亨德尔自早年由汉堡至意大利游学期间便深受意大利正歌剧的熏陶并亲身感受到它广泛的听众基础。从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Almira,1705)到首演于伦敦的《里纳而多》(Rinaldo,1711)直至最后的《戴达米亚》(Deidamia,1741),无论是台本、语言还是音乐结构都延续着意大利正歌剧的传统。在他旅居伦敦,加入英国籍之后,为迎合宫廷贵族的艺术口味,他的歌剧中也常以阉人歌手的炫技演唱和华丽的布景衣饰|教育论文范文|取悦观众。然而,就音乐的宏伟和深刻,戏剧性和抒怀|数学教学论文|性而言,他的歌剧的审美价值是远胜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尤其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是为女高音、男高音、阉伶所写的众多咏叹调,可谓是其歌剧的美中之美。其超群的旋律技巧、深邃的内在情思、温馨的人文关怀、多样的风格变化、严谨的结构布局、乐队的衬托描绘等等,堪称歌剧史上的瑰丽珍宝。他的众多咏叹调曾经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和社会平民听众层的崛起,英国J.C.佩普施民族风格的《乞丐歌剧》的冲击,意大利正歌剧的衰落,而与他的歌剧一起受到冷落。渐渐地为人们所遗忘。然而在漫长历史的流程中,人们又重新熟悉了亨德尔的歌剧及其咏叹调的艺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以后引起了乐界和听众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里纳尔多》(Rinaldo,1725)、《路德琳达》(Rodelinda,1725)、《朱丽亚斯·恺撒》(GululioCesare,1723)、《塞尔斯》(Serse,1738)等多部首演于伦敦的亨德尔代表性歌剧中,选取最著名、最能体现其音乐特性的女高音咏叹调,阐述亨德尔歌剧和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异同,根据本人学习体验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和乐谱、音像资料,对亨德尔女高音咏叹调在其歌剧中的表现功能和所处地位,并对它们的风格类型、创作技巧和包括线条、气味、分句、节奏、音量、语言、表情等多方面的演唱处理进行分析、论述,客观评价亨德尔女高音咏叹调对于美声演唱、声乐教学的重要启迪作用。【关键词】:亨德尔歌剧意大利正歌剧女高音咏叹调演唱处理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7Abstract7-11前言11-14一、选题目的和意义1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研究范围11-12三、主要思路和方法12四、写作框架和内容12-14第一章亨德尔的歌剧创作14-22第一节意大利正歌剧14-16一、歌剧的兴起14-15二、意大利正歌剧的成型15-16第二节亨德尔的歌剧之旅16-19一、亨德尔的歌剧创作历程16-191、汉堡时期(1703—1706)16-172、意大利时期(1706—1710)173、伦敦时期(1710—1745)17-19第三节共性与个性19-22一、博采众长19-20二、不泥常规20-22第二章伦敦时期的歌剧咏叹调22-51第一节亨德尔歌剧创作的兴衰22-24一、高昂的创作热情22-23二、《乞丐歌剧》的挑战23-24第二节咏叹调的巴洛克风格24-26一、音色与音域24二、变化多真个|教学论文范文|旋法24-25三、亨德尔歌剧音乐语言的总体风格25-26第三节各类女高音咏叹调26-51一、英雄性技巧性咏叹调26-36二、慢速抒怀|数学教学论文|性哀诉咏叹调36-44三、田园咏叹调44-46四、愉快诙谐咏叹调46-51第三章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处理51-55第一节咏叹调的表现功能51-52一、咏叹调51二、女高音与阉人歌手51-52第二节关于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52-55一、严格的速度、节拍,正确的声音概念52-53二、装饰音的演唱53-54三、单音的渐强渐弱及段落间的力度对比54四、跳进音程的演唱54五、朗诵调的演唱54六、关于Dacapo54-55结语55-57参考文献57-59后记5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