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探中国线描陶瓷彩绘装饰艺术探讨基本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7097 浏览:72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线描陶瓷彩绘装饰艺术的发展以及著名窑口线描彩绘之异等内容。
关键词:线描陶瓷;彩绘;发展

一、古代陶瓷彩绘之艺

(一)线描陶瓷彩绘初现

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在碗、鉢等日用器皿上印有乳钉纹、席纹等装饰。这是距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陶瓷器纹饰。之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区嘉陵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文化、良渚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纹样。
根据考古资料,七千年前的磁山文化曾经出土过一些彩陶,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线描彩绘纹饰陶瓷。仰韶文化成为了线描彩绘陶器的的开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描述,仰韶文化曾出土过彩绘用的颜料。关于当时的绘制工具,书中这样写道:“有的花纹上还留着描绘的痕迹,而有的花纹线条又是画得那样流利(如弧线纹、涡纹、圆点等),不难想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毛笔,否则是难以胜任的。”

(二)线描陶瓷彩绘的发展

早期的釉下彩绘器皿以六朝早期五号墓出土的一件釉下彩盘口壶,瓷胎白中带灰,满是装饰,外附以青釉。整个盘口壶从壶盖、壶颈到壶身,甚至是盖内,通体都是黑彩毛笔手绘的纹饰。从技艺水平上看,当时的手绘技巧已经十分娴熟,线条也十分具有流动感,粗细相间,黑彩稍有浓淡变化,表现出极其绚丽的艺术风格。整体的转世效果采用了写意笔法,富有浓郁的绘画气息。
到了隋唐,可以说是线描彩绘的成长发育期。特别到了唐代(618—907)线描风格的彩绘器物的发展更为明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长沙窑,其釉下的彩绘运用带有手工艺者成熟写意的线条勾勒的手法描绘出动人的图案。线条的运用成为了釉下彩绘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宋辽金元可谓是线描陶瓷彩绘的壮大发展时期。到了宋代,政治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得到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其中以北方的磁州窑系所出产的釉下黑彩最为出名。辽代的陶瓷彩绘的装饰方法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剔刻花加彩的技术方面,同时也带有其明显的契丹族特点。之后的金代出现了一种红彩、红绿彩、五彩,是北方民间瓷窑中独具一格的艺术成就。到了元代磁州窑系的釉下彩仍旧是以白底黑花为主,在宋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中孔雀绿釉黑花器,是元代磁州窑的新品种。
中国线描陶瓷彩绘的成熟时期出现在明代的景德镇。不仅在工艺上有所突破,更是在烧成技术上变得成熟。明代也出现了许多绿彩器物,造型精致,其中的线描图案十分精美;同时,在单彩还出现了红彩器,这些红彩浅谈鲜丽,线描纹饰生动活泼。
到了清代,线描陶瓷彩绘,甚至是整合彩瓷艺术都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景德镇的官窑制品做工非常精细。康熙、雍正、乾隆烧制出来的青花器不管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的永乐、宣德和成化这三个时期,尤其是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的康熙青花。五彩瓷器康熙时也极为精绝,这种器物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十分细腻,线条勾勒十分流畅,可见当时工艺师的线描技艺。雍乾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立体感强烈。

二、著名窑口线描彩绘之异

(一)长沙窑彩绘的线描

铜官窑始于唐初,终于五代(907—960),延续了三百多年时间。铜官窑的釉下彩绘器物属于一般的民间日用器和外销瓷。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境内,距离市区二十七公里。从铜官窑出土的文物和传世宝物看来,唐代铜官窑瓷绘的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成就。
同时,铜官窑瓷绘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多彩,但变的是其大多是以线描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整体看来,铜官窑的瓷绘的线条轻松而又明快,形式也是多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种多样。

(二)磁州窑彩绘线描

宋代(960—1279)的磁州窑系。磁州窑系是北方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其中,以磁县的磁州窑规模和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
磁州窑里最受人称道的是铁锈花艺术。铁锈花是磁州窑最主要的装饰方法,成就也最为显耀。铁锈花又称白釉黑花,因采用像铁锈那样的黑褐色铁质颜料而得名。这种新的装饰方法也为彩绘的装饰艺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线的装饰手法在磁州窑的釉下彩绘立随处可见。工匠的用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线条变得十分实在,每条线条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此外,磁州窑还出现了一种刻绘的装饰手法。虽然不是以色料附以装饰,但因为胚体的深浅不同,还是出现了视觉上的色彩对比。磁州窑的刻绘不以釉色来表现色彩,同时也不是以色彩去表现器物的表现。

(三)景德镇青花彩绘的线描

线描的手法同样在景德镇青花彩绘中得以运用。传统的青花瓷的纹饰层次较多,整个器皿一般都被画得满满当当,例如元青花中的《青花八面壶》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壶身从上到下共有五层,每层都让人有意外的发现。
运用线描手法的青花彩绘艺术在明代中期出现了写意的艺术风格。当时民间的瓷绘工匠运用线描勾勒出许多十分写意的线条,笔飞墨舞,酣畅淋漓。这也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开始对一些过于匠气的作品的厌倦,开始追求一种新的创作道路,便也继承前人对于线描艺术的探索。这些写意的青花大多线条多变,不仅仅是线条的粗细,甚至是颜色的深浅都不尽相同,变化之多,趣味之强是十分难得的。
然而到了清代,瓷绘艺术的水平却是走了下坡路。我系的开创者,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邓白老师在《略谈我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中指出:“清代整个艺术风格都趋于柔糜轻巧,无论绘画、雕刻以及各种工艺品,以清新妍丽相尚。风之所趋,必然是陶瓷装饰随之也发生变化。”显然,清代青花的艺术水平已经难以超越前人,只是坚持传统,求得生存。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毕克官.中国民窑瓷绘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1.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中国古陶瓷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3]郝良真.当代磁州窑艺术精粹:刘立忠陶瓷作品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