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10475 浏览:366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不仅有院校数量的增加,而且有教育质量的调整。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下,必须对此做出适当、正确的反应。目前来看,高职教育怎样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来逐渐的转变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终极培养出来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高职教育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鉴戒德国“双元制”而改良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建筑类高职的运用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鉴戒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先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体系结构进行先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上风,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德国“双元制”在我国建筑类高职的运用情况,首先先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别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双元制”的鉴戒背景、鉴戒原因、指导思想、“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含义以及实施进行阐述,总结“123”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与特色,最后对鉴戒“双元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第四部分,阐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鉴戒“双元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资金渠道来源单一、“双师型”师资数量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亟待建立健全、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不够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部分,针对我国高职院校鉴戒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有机衔接。而本论文也实现了一定的创新,这主要能够体现在研究内容上,对鉴戒德国“双元制”而改良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建筑类高职的运用进行专门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还比较少见。【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论文提纲】:摘要2-4Abstract4-8一、导论8-15(一)研究背景8-9(二)研究意义9-10(三)文献综述10-131.国内研究现状10-122.国外研究现状12-13(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3-15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15-19(一)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15-161.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152.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结构15-16(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上风16-191.教学任务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162.学校的招生是服务于企业的16-173.学生就业率高,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174.师资队伍强大175.法律法规的保障17-186.稳定的经费来源187.各类教育形式衔接紧密18-19三、“123”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鉴戒与实施19-34(一)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19-20(二)鉴戒“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及原因20-21(三)“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含义21-221.“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212.“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含义21-22(四)“12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行业基础和培养目标221.行业基础222.培养目标22(五)实施“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22-291.多种机制,吸引行业企业介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2-242.师资队伍建设24-27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27-29(六)“123”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与特色29-311.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现行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的困难29-302.首创全过程施工综合练习,成为土建类院校工学结合范例30-31(七)实施“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31-341.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31-322.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323.生源结构产生新跨越324.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32-34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鉴戒德国“双元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4-39(一)存在的问题34-38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342.“双师型”师资数量少34-35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亟待建立健全35-364.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不够36-38(1)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不够36-37(2)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不够37-38(二)原因分析38-391.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382.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38-39五、鉴戒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39-42(一)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39(二)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39-40(三)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40-41(四)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有机衔接41-42结语42-43参考文献43-47致谢4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