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其优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5445 浏览:131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10年来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公共财政理论为依据,对公共财政体制确立后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演进趋势和仍存在的不足,在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外公共财政理论中关于财政职能和财政分权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财政职能是财政支出结构形成的基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要与本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职能相适应。其次,回顾了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提出和不断丰富的过程,归纳了中国公共财政理论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观点。最后,在对中外研究成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目标:资源配置方面的支出要确保地方公共物品提供,收入分配方面支出应该注重调整起点的公平,加大就业方面的投入。在经济稳定方面地方支出主要是配合中心的政策落实。地方财政还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第二部分进行了国际经验的比较,通过对代表性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考察,发现这些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都是以明确的事权划分为依据,但由于分权程度和历史政治等因素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各国都在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本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第三部分对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确立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建设支出的下降和保障性支出的增加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反映了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但不同地区的支出结构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很大的不同。地方各级次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进程的不均衡。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地方负责过多的本应由中心承担的保障性支出责任,使调解收入分配的作用难以发挥,过高的保障性支出还使一些地区财政压力巨大,不利于支出结构的优化。其次,教育和医疗等公益性财政支出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也分歧|英语教学论文|量。再次,行政支出比重不公道。经济建设支出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存在差距。最后,分析发现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水平较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较差。第五部分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计量方法发现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一些重要变量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个体特征和时期特征。其次,分析表明财政体制因素给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带来较大影响,一些地方财政自给率不高,很多支出项目依靠中心财政的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结构较多地体现了中心的财政目标。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也使地方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再次,财政政策因素造成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中某些项目的波动,在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为扩大内需地方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支出和保障性支出也受到一定影响。第六部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实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公共化,使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符合地方公共需求。公益性支出要增加教育支出总量,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扩大财政卫生医疗支出受益范围,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行政支出重点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保障性支出要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方面的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应该增加公益性基本建设支出,加大农业方面投入,优化支持企业方式。其次,应该公道划分中心和地方的事权,将基本社会保障主要支出责任上划中心财政,调整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支出责任的分配。中心财政还应该优化转移支付的种类和方式,加快省以下各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再次,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要以财政支出结构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为保证。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将各级政府的事权分配及转移支付等重要事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加快地方财政部分预算改革,强化人大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法律监视。还要以制度创新化解地方财政支出的预算约束。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等方面支出,可以引入非财政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还要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债权融资的有效方式。【关键词】:公共财政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6导论16-220.1研究背景16-170.2研究意义17-180.2.1理论意义170.2.2现实意义17-180.3研究方法18-190.3.1历史分析法18-190.3.2比较研究法190.3.3统计和计量方法190.4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9-210.5创新点及不足21-220.5.1创新点210.5.2存在的不足21-221国内外主要文献综述22-351.1国外文献综述22-271.1.1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结构的一般理论22-241.1.2公共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24-271.2国内文献综述27-351.2.1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演进28-311.2.2关于中国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31-352国外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35-512.1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35-412.1.1法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36-372.1.2日本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37-402.1.3中心财政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40-412.2联邦制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41-472.2.1美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43-452.2.2德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45-472.3国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经验47-512.3.1明确的事权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47-482.3.2地方支出结构要与国情相适应48-492.3.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49-513公共财政体制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51-763.1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功能特点51-583.1.1保障性支出在调整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日益加强52-533.1.2经济建设支出的职能重点发生较大的变化53-553.1.3公益性支出比重下降明显55-563.1.4行政支出比重略有上升56-573.1.5其他类支出的功能不够稳定和明确57-583.2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区域特点58-693.2.1东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58-613.2.2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61-643.2.3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64-673.2.4东北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67-693.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层级特点69-763.3.1经济建设支出是省市级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项目70-713.3.2公益性支出在县乡财政支出的地位突出71-723.3.3保障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重接近72-733.3.4省管县省份的县级经济与行政支出责任增强—以浙江省为例73-764公共财政体制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76-1004.1保障性支出压力巨大76-804.1.1地方财政的保障性支出压力过大76-774.1.2地方财政的保障性支出对调解收入分配作用不足77-804.2公益性支出不足80-844.2.1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比重下降、结构失衡80-824.2.2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严重不足82-844.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不公道84-874.3.1行政管理支出调整与机构改革不同步854.3.2职员工资快速增长85-864.3.3地域差距巨大86-874.4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公道87-924.4.1基本建设支出中公益性项目比重低88-894.4.2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下降89-914.4.3对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支持不足91-924.5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水平低92-954.5.1基础教育支出均等化水平低94-954.5.2卫生事业支出不均等状况比较严重954.6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效应较差95-1004.6.1多数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负相关96-984.6.2部分地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98-1005公共财政体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100-1225.1经济条件和财政能力因素100-1115.1.1公益性支出的影响因素101-1045.1.2保障性支出的影响因素104-1075.1.3行政支出的影响因素107-1095.1.4经济建设支出的影响因素109-1115.2财政体制因素111-1165.2.1中心地方财政关系的影响112-1155.2.2省以下财政关系调整的影响115-1165.3财政政策因素116-1225.3.1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建设支出的影响117-1195.3.2财政政策对地方保障支出与行政支出的影响119-1226中国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对策122-1456.1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公共化122-1336.1.1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公共化的基本原则122-1246.1.2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公共化的主要内容124-1336.2完善分级财政体制促进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133-1396.2.1调整中心与地方事权分配134-1376.2.2发挥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作用137-1386.2.3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138-1396.3加强财政支出结构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139-1426.3.1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139-1406.3.2加快地方财政部分预算改革140-1416.3.3强化人大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法律监视141-1426.4以制度创新化解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预算约束142-1456.4.1以公共服务体制创新促进支出结构的优化142-1436.4.2完善地方债权融资缓解地方预算约束143-145参考文献145-153致谢153-15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155-1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