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及影响因素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7211 浏览:73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关于中国农业增长进程中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实证研究。农业TFP的提高既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又是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现有研究比较一致地以为|教育论文网|中国农业TFP水平较低,但对农业TFP增长缓慢成因作深入研究的文献很少。本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滞了中国农业TFP的增长?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业TFP增长的变动规律和演进趋势;二是弄清农业TFP的增长源泉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农业TFP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论文研究思路是: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和TFP理论的基础上,以农业TFP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农业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为研究起点。在确定农业TFP增长是中国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对1978~2008年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和29个省区市的农业TFP增长进行系统测度,并深入分析农业TFP增长的变化规律和波动趋势。然后,采用改进的DEA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考察农业TFP增长在全国、三大区域和29个省区市的农业增长中的贡献效应及其变化规律。最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并提出提高农业TFP的政策建议。一、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框架。通过回顾经济增长理论和TFP理论,明确农业TFP的概念内涵、决定因素和测度方法,确立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框架。(2)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变化规律和波动趋势分析。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对1978~2008年全国、三大区域和29个省区市农业TFP增长的状态水平进行系统测度,并深入分析农业TFP增长的变化规律、波动趋势和区域差异。(3)农业TFP增长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效应考察。在回顾农业增长历程和明确农业TFP在中国农业增长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DEA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考察农业TFP增长在全国、三大地区和29个省区市农业增长中的贡献效应。(4)农业TFP增长的内生因子影响分析。在对内生因子与TFP增长之间内在关系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并揭示出农业TFP增长的内生性决定因素,并讨论内生性决定因素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5)农业TFP增长的外生因子影响分析。在对外生因子与农业TFP增长之间内在关系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并揭示出农业TFP增长的外生性决定因素,并讨论外生性决定因素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二、主要结论(1)坚持向以提高农业TFP贡献为目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是样本期中国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对1978~2008年的样本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或省际层面上,无论是从样本期还是从样本各阶段来看,农业TFP增长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即当农业TFP的增长较快时,农业产出增长率较高,而当农业TFP增长水平下降时,农业产出增长率则较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可能途径的论证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物质要素投入增长速度不变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下,农业TFP的提高是实现中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而可能的选择。可见,坚持向以提高农业TFP贡献为目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是过去中国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从农业TFP变动的总体分解来看,1978~2008年全国农业TFP在波动中增长了2.5,其增长的160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效率改善贡献度为-60。从农业TFP变动的时序特征来看,1979~1984年、1985~1991年、1992~1997年、1998~2002年和2003~2008年等阶段,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TFP增长贡献度分别为110、228、232、153和96,而农业技术效率改善贡献度分别为-10、-128、-132、-53和7。从农业TFP变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东部地区农业TFP增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尽管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农业技术效率上风,但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数据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核心动力。(3)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障碍是农业技术效率的严重损失,其损失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损失交织的结果1978~2008年全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值下降了29.2个百分点,并导致农业TFP增长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农业技术效率分解结果表明,1978~2008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降低了10.4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且分别导致农业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了0.7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中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下,各省份现有的农业技术发挥程度较低,且各省份农业生产与技术有效生产前沿面的间隔逐步扩大。这表明中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效率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把这一潜在动力转变为现实动力的突破口在于:一要重视对现有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缩小地区效率差距,提高纯技术效率;二要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有效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与要素配置效率。(4)农业TFP的消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宏观政策走向和制度安排密切相关研究发现,1980~1984年、1985~1991年、1992~1997年、1998~2002年和2003~2008年等阶段的农业TFP增长率分别为5.0、0.7、3.4、3.1和3.2。1980~1984年、1992~1996年、2003~2008年农业TFP较高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市场化改革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等在内的各项利农制度安排,而其上升的特点还体现在中西部对东部地区的追赶效应;而1985~1991年、1997~2002年农业TFP下降的重要原因则在于改革效益的递减和改革的停滞不前,同时前期存在的追赶效应也在消失。(5)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并存的TFP增长是未来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但具体实现路径要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从农业TFP变动的时序增长分解来看,较高的TFP增速是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增进的共同结果,而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增进的不同步是农业TFP增速下滑的内在根源;从农业TFP变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东部农业TFP增长明显高于中西部,尽管东部相对于中西部表现出明显技术效率上风,但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29个省市区农业TFP增长的分解结果显示,省际间农业TFP的增长模式和增长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且省际间农业发展所处阶段及经济社会环境差异明显。因此,尽管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并存的TFP增长模式是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但这一理想增长模式需要通过不同路径来实现,也需要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来推动。(6)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提高对中国农业TF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农业TFP增长的内生因子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农业TFP而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研发支出、专业化、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TFP均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但入口对农业TFP没有促进作用;就农业TFP增长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与农业TFP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研发支出和专业化对农业TFP增长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提高能够明显地促进农业TFP的增长。所以,加大农业和农村投资力度对中国农业TFP的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的。(7)“产业偏向”和“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及其刚性制度是农业TFP增速不够高和增长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农业TFP增长的外生因子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经营规模偏小阻碍了农业TFP的增长,产业化率的提高对农业TFP增长带来了明显的负影响,财政农业支出比重对农业TFP增长也产生了明显的负影响,工农产品“剪刀差”与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大量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间接地制约了农业TFP的增长。可见,“产业偏向”和“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及其刚性制度是农业TFP增速不够高和增长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所以,农业TFP的持续增长需要制度创新和体制完善来推动。三、政策建议基于全文研究分析,结合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提高中国农业TFP的政策建议包括:(1)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一要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环境;二要完善农业科研资金筹集机制;三要激活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四要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2)全面完善制度建设,消除各种非效率因素。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农民均等享受发展成果的体制保障;四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至公|教学论文网|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服务“三农”。(3)健全投资保障机制,优化农业投资方向。一要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二要优化农业投资方向,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等投资;三要制定公道的区域投资政策,加大中西部农业公共投资;四要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4)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要建立健全以农民或农户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要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5)强化强农支农政策,构建对农反哺机制。一方面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这包括从制度供给上消除各种歧视性制度安排,给予农业和农民同等的发展地位;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各种强农支农惠农政策,构建对农业的“反哺”机制,促进资源向农业的回流。(6)重视农民能力建设,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民、农业和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二是加快农业教育改革步伐,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三是重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四、创新之处(1)全方位了中国农业TFP增长及构成的变化规律和波动趋势。论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1978-2008年全国、三大区域和29个省区市农业TFP增长及构成进行了系统测度,并对中国农业TFP增长及构成的变化规律和波动趋势进行了系统地评价。(2)弄清了中国农业TFP的增长源泉及其内在机理。论文在把TFP增长分解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改进的基础上,将农业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对中国农业TFP增长及构成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增进的不同步是农业TFP增速下滑的内在根源。(3)揭示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内生性决定因素。论文考察了干中学、研究开发、人力资本、专业化和技术溢出等变量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提高会明显地促进农业TFP的增长。(4)拓展了外生因子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影响分析。论文将现有文献研究中尚未考虑但对中国农业TFP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等变量纳入模型并予以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偏向”和“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及其刚性制度是农业TFP增速不够高和增长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
【论文提纲】:摘要7-11Abstract11-18第1章导论18-281.1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18-211.1.1研究背景18-201.1.2问题提出20-21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1-221.2.1研究目标211.2.2研究内容21-221.3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22-231.3.1研究思路22-231.3.2研究假设231.4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23-241.4.1研究方法23-241.4.2研究创新241.5国内外研究现状24-28第2章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和测度方法28-482.1经济增长理论28-342.1.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8-302.1.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0-312.1.3新经济增长理论31-332.1.4现代经济增长理论33-342.2全要素生产率理论34-412.2.1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界定34-362.2.2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36-382.2.3全要素生产率的几何分解38-402.2.4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40-412.3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41-462.3.1随机前沿函数法41-422.3.2数据包络分析法42-452.3.3测度方法的比较45-462.4小结46-48第3章中国农业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角色分析48-723.1农业增长源泉:要素积累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8-513.2中国农业增长的现状及增长实践启示51-593.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的现状与特征51-573.2.2增长实践启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性57-593.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农业要素利用效率差异59-653.3.1区域农业要素投入增长的差异分析59-633.3.2区域农业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分析63-653.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省际农业劳均产出差异65-703.4.1省际农业劳均产出差异的统计分析65-673.4.2省际农业劳均产出差异的方差分解67-703.5小结70-72第4章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72-924.1方法简述与分解原理72-754.1.1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简述72-734.1.2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原理73-754.2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75-814.2.1随机前沿函数模型设定75-784.2.2数据处理与变量界定784.2.3模型检验与估计结果78-814.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81-914.3.1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81-844.3.2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84-914.4小结91-92第5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考察92-1165.1DEA-Malmqulst方法和模型92-975.1.1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模型92-945.1.2Malmqulst生产率指数分解说明94-975.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静态分析97-1035.2.1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特征97-1015.2.2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101-1035.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析103-1135.3.1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103-1065.3.2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106-1135.4小结113-116第6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效应评价116-1366.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效应的理论分析116-1196.1.1贡献效应的评价原理116-1176.1.2贡献效应的评价模型117-1196.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效应的实证分析119-1286.2.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119-1226.2.2贡献效应的总体特征122-1256.2.3贡献效应的区域差异125-1286.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效应评价128-1356.3.1贡献效应的结果分析129-1326.3.2贡献效应的进一步讨论132-1356.4小结135-136第7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生因子影响分析136-1547.1内生因子影响的理论分析136-1427.2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142-1467.2.1面板数据和模型设定142-1447.2.2变量说明和数据处理144-1467.3参数估计及结果讨论146-1527.3.1相关检验和参数估计146-1507.3.2实证结果及其讨论150-1527.4小结152-154第8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外生因子影响分析154-1708.1外生因子影响的理论分析154-1588.2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158-1628.2.1变量选取和预期假说158-1598.2.2面板数据和模型设定159-1628.3参数估计和结果讨论162-1688.3.1相关检验和参数估计162-1668.3.2实证结果及其讨论166-1688.4小结168-170第9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170-1789.1研究结论170-1739.2政策建议173-1759.3研究展望175-178参考文献178-186附录186-21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18-220致谢2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