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美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30105 浏览:1417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一种美,这是美学家们的共鸣。中外美学家以为:美,无处不在。同样,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也蕴涵着美。美,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若能挖掘出这些潜在的美,为学生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必然能激发其美的愉悦情趣。这种心理的愉悦,使人心旷神怡,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乐中好学,乐此不疲,美不胜收。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教学的风格美

很多同行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有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艺术,才是美的。语文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特点、个性,是教学策略、教学风度、气质甚至包括教师的思想、知识等因素的结合。这里着重谈谈“教学语言”的美。教育心理学家以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师要靠语言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要靠语言与学生传情达意,“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普希金语)因此,语文教学语言的美体现在音质优美、音色圆润,琅琅若金玉之响,叮叮如溪流之声,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抑扬抑扬,徐疾适中,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人;快则如庐山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慢则如小石潭的泉水徐徐而动、缓缓流淌。
语文教学的语言美还应该美在因文而异,或哀或乐、或喜或悲,都要把握住感情的情调,要灵活多变,声情并茂。如《最后一次报告》情调是激壮的;《祝福》的情调是悲哀的;朱自清的《春》,情调是愉悦的、欢快的。有的文章,讲述的语言要注重理趣;有的要注重情趣;有的要注重意趣。
语文教学的语言美还包括势态语言的美。如体语、眼语、脸语、手语,但一定要自然得体,切不可矫揉造作叫人生厌。此外,教师的板书,也是一种语言的传递信号,板书精心设计不可忽视。

二、课堂的气氛美

传统教育往往是教师处于中心位置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满堂问”、“满堂灌”,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师生联系不融洽,学生不敢放心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思维受阻,精神压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并不算是一个美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要有一个活跃的气氛,就要考虑师生联系的不足,师生联系应该是的、和谐的、同等的。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课堂上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发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爱因斯坦)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学生才能变消极听课为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语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默契,共同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留意到这一点,课堂的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会出现一个理想的、美好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的手段美

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唤起学生的有意留意,克制无意,形象有趣的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引起大脑神经的兴奋,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最佳效果。这里要谈的语文教学手段美,指的是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所谓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即指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声、光、电、自动化等现代技术传递信息,运载知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科学地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广播等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宏观、微观的拘束,具有逼真、形象的传输存储和再现信息原型的特点。
很多散文、诗歌,突出地体现为情与境的交融,我们教学这类课文时可借助电教手段,再现情境,加强立体感。如《敕勒歌》这首民歌,千百年来,世代相传,被诗家誉为描绘草原风光的“诗家绝唱”。假如我们借助于声、色、光、影的结合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地给予再现,增加感知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效果比教师泛泛地讲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四、教学的环境美

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阵地,语文课堂的结构要美,语文教学的环境也要美。要利用好语文环境,一是搞好口头语文环境。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上有一个重要原则,书面语的教学必须在口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口语练习,经常搞一些短小的口语练习活动。如“三分钟演讲”、“小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排练小品”、“排练小话剧”(结合课文),“多听广播”、“多看书报”等,多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其次是搞好书面语文环境,要经常组织学生办好班级墙报,办好手抄小报,学做读书摘记,写写日记,练练书法,作文竞赛,创作展览等。再就是阅读语文环境,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和机会,不能让学生“课内课外一本书,阅读写作两困难。”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学校的图书资料,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先容一些好作品,并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该单一地把学生拘泥于课堂这个小天地里,要以生活出发,拉近学生与生活的间隔,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把学生引向美好的世界。祖国之大,无处不美,风物人情,无不感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