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3930 浏览:12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策略的有效途径。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有以下一些看法:要循序渐进;根据预习揭示和思索练习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要勤动笔。做好课前预习有哪些收效呢?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自我的探讨,打好了留意定向的基础;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培养了阅读书籍的兴趣,课外知识丰富了。
【关键词】预习;循序渐进;学习动机;有的放矢;学习效果;课外知识
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策略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探求新的知识。要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得到大大的提高。那么,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不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要循序渐进
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索一下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2预习揭示和思索练习
在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不足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不足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索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索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练习,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3懂得使用工具书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碰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生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4要勤动笔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留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留意,做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做好课前预习对学生有哪些好处呢?

4.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不足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

4.2自我的探讨,打好了留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讨,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已有数。这就促使学生把留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以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地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留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论述说,带着不足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4.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以学生提出的疑难不足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捉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均匀使用气力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均匀使用气力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是会更好了。

4.4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浅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等学生还未思索成熟,优等生畅快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去动脑思索。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瓣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5培养了阅读兴趣,课外知识丰富了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索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不足的迫切愿望;假如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策略,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在预习的过程中思索,在思索的基础上听讲。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收稿日期:2009-05-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