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5902 浏览:202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与这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以上的熟悉,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在泛读中驰骋想象

泛读不仅要再现课文身体现的情景,更要深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美的意境、美的思想有最真切的感受。如:在教学现代诗歌《祖国的春天》时,假如教师通过饱满、欣喜的语调再现麦苗青青的田野、溪水欢唱的河流、笛声悠扬的草原等美的情景,就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祖国处处有春天,以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祖国的春天真美呀!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就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蓬勃进展。

二、在语言中采撷感悟

要达到在语言中采撷感悟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留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捉住美的语言。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大多都是精品,尤其是描绘自然美的课文更是语言流畅、语感新鲜、文质兼美。我在教学中十分留意引导学生捉住这些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感悟和欣赏其中的文字美、语言美。如:在学习《我家门前的海》时,通过欣赏课文中的“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以及“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这些优美的散文诗一般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浩瀚与雄浑、神奇与美丽。这富有魅力的语言将学生的视野引领到一种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境地,由此使学生联想到做人要有海一样的胸怀、海一样的气魄、海一样的精神,以而使学生内心的情怀得到美的升华。
二是要捉住美的形象。教师应留意引导学生浅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作用的典型形象的美。事实上,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曾子杀猪》中的曾子为人诚实守信,即便对小孩子也是信守诺言,是一位讲究诚信的美好形象;《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辛勤工作,是一位鞠躬尽瘁的伟人形象;《我的“自白”书》中的义士陈然,固然遭受严刑折磨却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是一位革命志士的英雄形象……我们在教学中要捉住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熟悉和领略人物高尚的品质、伟大的人格魅力、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等等,以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的审美标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要捉住美的意境。捉住美的意境就是要把作者的“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悟作者描绘的意境之美。如:在品读《乡村四月》这首古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一边听配乐诗朗诵,一边闭目心驰神往:遐想出“山原葱绿、畦水泛白、细雨霏霏、子规声声、插田蚕桑”的朦胧意境。再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想象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图画之中,将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至此,学生就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深刻地感悟本诗描绘的水彩画般的意境美,以而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景色美,人更美!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中去发现美、感悟美,以而在美的氛围和意境中学习,使语文课堂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实践证实,只有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其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以而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