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0546 浏览:939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申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进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欢快,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朱永新语)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以学生抓起,语文教材文本及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处处蕴涵着生命搏动的活力,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科上风明显。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正逐步实施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唤醒激活生命教育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某种作用上,生命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由于人的生命与其主体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没有无主体的生命,也没有无生命的主体。可见,所谓生命教育的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主体的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调动生命主体的积极性。
“语文”是工具,更是一种交际能力,它是涉及听、说、读、写的一门运用科学。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学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说会道,能读会写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看作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主人;不是人消弭于知识之中,而是知识内化到人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之达到自学、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探讨性学习,为学生进展提供合作平台;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通过评价制度的革新教学论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教学情境等等,都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途径。

二、提高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

生命教育就是一种道德教育。任何人既要关注、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还要关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就涉及人的道德不足。即是说,对一切生命的关爱,应当是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文道统一,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留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拯救轻视生命的现象;语文教材文本中,就有很多歌颂生命的文章,语文教师应以浅析课文为契机,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热爱生命》一文中作者热情的写到:“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这些篇章为我们提供了多好的教育学生关爱生命的素材!

三、倡导情感体验性学习

在很大程度上,生命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心理学以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它的成效,主要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体验;且体验越深刻,教育的效果越大。所谓生命教育的体验性,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而不是在熟悉上感受到生命的作用,体味到生命的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介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革新教学论文、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推动教学论文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聪明。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进展其勇于探讨、不断进取的人格气力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四、加强审美的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茫茫宇宙的万事万物中,生命是最美好的,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世上没有什么可与之相媲美。不仅如此,有了生命之后,本来死寂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赏心悦目。所谓生命教育的审美性,就是要把它作为审美教育来进行,让受教育者欣赏、体味生命的美。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应该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进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
1 感悟教材中的自然美。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穷广阔的审美领域,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使人获得精神解放。语文学科美育,凭借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得以和谐的进展。如:《听潮》尽情地描绘了海睡、海醒、海怒的画面。真切地揭示了大海刚柔相济的美。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这些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把有关语句转化为栩栩如生、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的具体形象,让读者眼前的人或景“活”起来。
2 评价教材中的社会美。美的根源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美同人类社会直接联系在一起。人是社会时间的主题,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因而人的美就在社会美中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人的美最重要的是心灵美。心灵美体现在品德高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方面,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蕴涵着这方面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如通过学习《孙中山破陋习》,感受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 鉴赏教材中的艺术美。这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层次,也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必由之路。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凭借。这些作品是作家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集中外化。以《祝福》为例,小说情节的是祥林嫂的第二个丈夫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叼走。对于这样一个情节,却要思索这样一个不足:祥林嫂这亡夫丢子的大不幸,作者为什么没有正面去描写,而出人意料的把它放到幕后去处理?这个不足推动教学论文入去深思!由于在作者看
来,亡夫丢子,这是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的,而中国劳动妇女的痛苦,却不是这些看得到的不幸遭遇所能包括的。他必须去寻找更独特、更内在的东西来体现。于是,作者用了卫老婆子的口,祥林嫂本人平静的追述来写下亡夫丢子的经过。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反复咀嚼过的痛苦,体现了一种已经没有感情变化的麻痹迟钝的精神——深重的苦难留下的深刻的创伤,这就有力的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在一番深层思索之后,让读者感悟到文章别具匠心的艺术美。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除了以上所讲的主体教育、道德教育、体验教育、审美教育外,还包括和谐教育与创造教育等,这里就不逐一细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方想法激活生命教育,点燃生命的火把,让昂扬的生命之歌激荡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