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散发出语文味芳香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4316 浏览:113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言文教学怎样上出语文味?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我以为:一是读出语文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语文味;二是说出语文味。可以结合背景,适当引导,说出语文味;也可以创造性复述,提高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味;还可以说出情感点,感受语文味。总之,文言文教学要上出语文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功底培养,特别是语言的品味、情感的激发和意理的阐发,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09-01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早在2001年程少堂老师就提出来了,并且很快就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多老师都进行了探讨、实践,现在现代文教学得到了提高。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把语文教学方式化,将文言文上成纯粹的语法浅析课,上课只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点,“好端真个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支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忽略了情感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及其在人的精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用过多的条分缕析的说教取代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只求能应付考试,究竟怎样上出语文味却往往被忽略。现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谈谈文言文教学怎样上出语文味。
1读出语文味
语文课上,放声朗读,读出语感本身就是语文味的一种重要体现。读出语感。即读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作用或字典作用,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象征作用和情景作用。语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浅析出来的。
在《唐雎不辱使命》教学中,学生进行了多层次的朗读。
首先,初读课文,读准句读。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与文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特别要留意多音字、通假字以及古代专有名词的读音,如:“以头抢地”的“抢”读qiāng,“要离”的“要”读yāo。让他们放声朗读多遍,读通文句,初步感受语感。
其次,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主要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诵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授课时,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为品味语言,揣摩情感作铺垫。
再次,多读课文,品味语言,揣摩情感。让学生揣摩文章应带着怎样的情感读。特别是人物对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评读。评读中把重点字词翻译、文言文句式、最能体现人物情感的词做了很好的品味。如:“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的“何也”应该读出秦王与唐雎第一次交锋时“狡诈狂妄,盛气凌人”的口气;“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应该读出秦王“骄横狂暴,不可一世,想用武力要挟”的口气;“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中的“……者,……也”应该读出秦王与唐雎两次交锋后的谨慎、谦恭。“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应该读出唐雎“以容镇定,据理力争”的口气;“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应该读出唐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决心。让学生读出节奏、韵律和情调。学生品读到这里,对人物形象、主题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他们也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感。
语文味的课堂,布满,书声琅琅。
2说出语文味
第一,结合背景,适当引导,说出语文味。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重点考察不太艰深的文言文能力,还要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在《唐雎不辱使命》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历史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让他们都明白:安陵国事魏国的附庸小国,它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第二,创造性复述,提高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味。复述这一基础的练习形式,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展智力等方面无疑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复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背课文,也不是简单地先容课文大意。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复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在记忆在基础上用自己的口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清楚流畅地说出来。课堂教学复述练习安排公道,有利于学生围绕一定的中心去思索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上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夸大在正确的条件下,要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第三,说出情感点,感受语文味。一节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是布满、书声琅琅的,也一定是积极讨论交流、情意融融、布满审美愉悦的。当我们拿到课本,就必须挖掘文本中最能感动人心的情感点,想方想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布满审美愉悦,这样上出来的课才可能有语文味。
《唐雎不辱使命》中,我们要学习唐雎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由于学生有情感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古今中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人物、故事,说出语文独特的情感来,培养出学生正直、善良和悲悯的情怀,以而使课堂布满审美愉悦。
试想能让学生在读、说中了解人物性格,锻炼学生的复述、翻译、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习唐雎的那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试想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具体语句的浅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策略,这就是一节具有语文味的文言文教学。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上出语文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功底培养,特别是语言的品味、情感的激发和意理的阐发,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探讨回顾[Z].
[2]张东剑.让文言文教学具有真实的语文味[Z].
[3]朱占群,朱占成,李伟,等.复述——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Z].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