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加涅认知学习论与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34142 浏览:157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认知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内容是:“论述我们如何获得世界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如何作为知识得以再现和转换,他们如何被储存,以及如何用于指导我们的留意和行为。”加涅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坚持用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学习过程。他以为:学习应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非行为主义者以为的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由此可见,加涅的认知学习论述要探讨的是个体处理其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本文试就加涅认知学习论基本观点的阐述进一步具体浅析其学习论述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启迪。

一、加涅认知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人和计算机一样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接受输入的符号,再对符号编码,转换,产生新的体现形式,储存到相关区域或通过一定符号输出信息。人的学习则与计算机程序类似,由感受器、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效应器等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在加工信息过程中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因此,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原有经验决定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加工的过程是识别和确定符号的特点、功能、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新信息,更需要来自储有着长时记忆中的原有经验作为加工的基础,只有两者形成相关的联系,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才有作用。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对其行为和认知活动有决定作用。
第三,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论述,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留意与选择阶段→预习阶段→编码储存阶段→寻找与恢复阶段→概括与迁移阶段→操纵阶段→反馈阶段。同时,加涅的认知主义学习论夸大学习过程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陈述性知识经过一定条件下的操纵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阅读文章可获得阅读策略;另一方面,运用一定的程序性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例如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就可以借阅读获得大量的知识。此外,加涅以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不足的过程。这种不足解决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不足表征→提出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并对解题行为实行认知监控→对照不足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第四,学习结果应体现为学生心理状态或能力和倾向的转变。加涅所说的能力和倾向包括五个方面即五类不同的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对策、态度和运动技能。加涅以为: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而对于较高级的心智技能的学习需要把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心智技能(概念和规则)组织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多次机会让学生练习运用认知对策,以实践中得到改善,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培养或转变学生的某种情感态度。加涅夸大,假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情境,使反馈更加正确或更加及时,往往能
推动教学论文学习,健全人格。

二、加涅的认知学习论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启迪

通过以上对加涅的认知学习论的基本观点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是一种内部过程,但受外部刺激或事件的影响。外部事件可以用刺激、维持、推动教学论文、或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等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这就称之为教学。教学要使学生实现知识、对策、能力和态度等多方面的改善。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加涅的认知学习论至少可以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提供如下启迪:
第一,加涅的认知学习论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树立“目标调控意识”。根据加涅认知主义学习论的观点,学习过程是一个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可以产生动态的转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在目标设置上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与转化并以此统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在这样的目标调控下“指导学生阅读足足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进行有计划的语文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课《离骚》的教学目标应设置为:A.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B.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点;C.运用情景联想与引申比较的策略理解品味传情达意的关键诗句,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抱负;D.理解并运用借助联想来抒发情感抱负,追求高尚人格与精神的艺术手法。其中A与B属于语文内容知识目标,C属于基本智能目标,D属于高级智能目标。以《离骚》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丢脸出,本课之纲领应为“情感与写法”“联想与表达”上的教学。这一目标支配着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使“情”与“法”“言”与“思”落实于“熟悉”与“情感”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目标调控,将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学法渐次提高。
第二,加涅的认知学习论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树立“情境意识”。加涅以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刺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认知加工的过程。因而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起影响甚至助推的作用。情境是“笼罩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同创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和谐统一”。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方式策略,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顺利展开认知活动,解决不足和提高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创设适宜的外在条件。阅读教学设计的情境意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导入”看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情境意识。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是一节阅读课的起始,设计得好往往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为学生顺利展开认知活动营造适时的氛围。例如《鲁迅自传》一课主要写了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故事片《风雨故园》是极易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教学课件。具体导入如下:
剪辑《风雨故园》鲁迅父亲死后鲁迅与母亲交谈一段和片尾曲。师问:看过片断后,最撼动你心灵的是哪处?生答:鲁迅说:“妈,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或答:“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师结:是的,这位少年带着儿时的记忆走向了外部世界,若干年后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个不朽的名字,一位最正确、最勇敢、最忠诚、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这位伟人走进他的世界。
一个简短的导语既可以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文本的留意,也可以创造一片引发共鸣的情境。情趣相生既是亲切的教诲,也是信念的激励;既是中肯的评价,也是人格尊严的感化;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心智愉悦,又使学生融情于境,以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求知与精神的追求,为下面的自主阅读营造了适时、适情的氛围,逐步实现以外部“环境刺激”推动教学论文学习者内部“认知加工”的目的。
2.以“过程”设计看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情境意识。加涅指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不足的解决,因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应为学生设计科学公道的不足,尤其留意设置一些提出和解决不足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知识、对策、能力、情感态度的转变,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为:借助不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纠正学生的错误反应;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或温习,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阅读教学涉及文章内容知识,语言技能性知识,布局谋篇的对策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足的提出也应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例如八年级语文课本《说“屏”》一课的教学,教师可设计一份《“屏”的说明书》让学生根据说明书中列举的各条项目以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填写完成,达到以不足情境促知识学习的目的。在学生了解文章整体内容之后问学生:“说明书与这篇课文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感受引诗词、摹状貌等说明策略的作用及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达到以不足情境促能力形成的目的。最后再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欣赏两首描摹“屏”的诗词(附“屏”的插图)并让学生通过对说明书和这篇说明文的比较,谈谈自己所获得的写作说明文的启迪,然后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写一个片断来先容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达到以不足情境促对策形成的目的。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