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呼唤情感回归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13016 浏览:564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文字传递着情感,流淌着感性思索。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最应该感染学生的是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的佳作,希望学生能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进行对话,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感官缺失,读文章没兴趣,写出的文章没有情味。阅读视野比较狭隘。尤其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专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以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专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思索。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教师是引导者,要精心钻研教材,反复地阅读探究,以文本中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鲁迅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讨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故乡》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教师只有正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以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课程标准》表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口吟心悟,舌尖享受音节的美妙,头脑接收作用的引领,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变动,感受作品中。例如,有感情地朗读的《沁园春雪》,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彩的抒怀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活动感的画面,作者以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豪迈的情感态度,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在吟诵之间培养语感,并且渐渐领悟作者的情感。
三、《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以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体现力的语言”。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体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浅析,捉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带着自己对教材的浅析和探究,甚至为学生做出思索的范例,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沉醉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运用联想和想象,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终极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羚羊木雕》一文,和学生生活切近,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自然能吐露真情。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续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诸葛孔明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人肺腑。行文感情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以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索,对他人的人文关怀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际教学中可以以一些勤学的文章,激发学生思索自己如何对待学业,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写学后一得,思索如何求学。学习议论文,关注社会,以一些时政上来讨论探讨,以三聚氰胺,豆腐渣工程到地沟油,未来的建设是否拷问我们的诚信。学以致用,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思索,更重要的是情感价值观的取向,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为一个大写的人,那么我们期盼未来的社会必将迎来“桃花源”。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以被动变为主动,以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予学生以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没有饱满的内在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和创造的欢快,没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就不可能有幸福。”(第四卷12~13页《帕夫雷什中学》)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专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培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对理想与未来世界的向往、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启迪,给学生生命亮色的润泽。语文课堂,呼唤着情感的回归!
引文出处
[1]《帕夫雷什中学》第四卷.
[2]《课程标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