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15914 浏览:69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语文学科的古典诗词教学值得引起我们重视。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以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借用现代时尚元素解读古典诗词四个方面,提高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词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形象思维时尚元素
中国事诗的国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隐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诗词给后人以启迪和思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继续和发扬光大。加强古典诗词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高职语文教育的重点。然而,在当前古典诗词教学中,却有着着重理性而轻感受的倾向,教师只管按部就班地讲解作者生平简历、主要事迹、思想倾向以至课文主题思想及艺术手法等,而学生对诗词的意象、诗人形象的理解无法在心目中鲜活起来,更不要说对诗词的更深层次的把握了。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以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提高。

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语文本身决非是单一的一种工具,还有育人功能,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铮铮誓言何等潇洒痛快,着实令当今的某一些当权者汗颜;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出了普通而崇高的母爱,成为千古绝唱;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浩然正气,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面对淫威,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教育学生面对、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进展。学习李白、杜甫的诗歌不但使他们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讴歌爱国主义等丰富内容;而且还可以领略到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奇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引领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含的真情美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郁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这时候才会有好诗诞生。李后主的《虞美人》被众多词评论家推崇备至。“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是由于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雕栏玉砌”固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艺术的体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吗?很多人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理由还是被词中的深沉真挚的情感感动了。马致远在《天净沙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