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8141 浏览:818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索,以为阅读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观念。本文以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策略、养成阅读习惯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浅析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策略阅读习惯
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黄沙始到金”。而语文阅读又是一个不断探讨,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要重视阅读,在留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留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这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大纲、新教材对高中阶段阅读课的总体指导思想。高中阶段每学期阅读、背诵的篇目有几十篇,高中三年要背二百多篇,假如都要求精读,篇篇能够深刻理解,篇篇能够倒背如流,那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因此,语文教学重视指导学生培养阅读观念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不足,促使学生带着不足去阅读,带着兴趣去学习,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获得满足之后的欢快。如在高中必修一课程古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的教学中,基于这首诗歌的故事情节和矛盾联系,可以让学生上课时进行课本剧表演。那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话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编演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该长篇叙事诗的学习兴趣,我特设计了如下表演安排:演出前对欣赏表演的同学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热闹”,而应看出“门道”,进一步对原诗进行思索,同时对诗歌、话剧这两种不同艺术手段在体现同一内容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1)演出设主持人一人,负责演出进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学负责朗读舞台说明。(2)剧天职为两幕四场。兰芝在焦府为第一幕,回到刘家为第二幕。按剧情分组表演。(3)结尾部分的处理:配乐朗诵。诗歌原作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由于舞台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部分又不能做草率处理,因而采用二胡演奏《化蝶》乐曲为背景音乐,表演殉情的刘、焦二人采用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象征。对结尾部分,由一位朗读富有感情的同学在背景音乐中用低缓、压抑的语调来朗诵改编过的诗句:“两家求合葬,合葬西岳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代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飞天去不回,诚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用《化蝶》乐曲来移花接木,使这首诗很难在舞台上体现的结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如泣如诉的配乐朗诵,自然地将剧情推向,让学生沉浸在音乐里,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课堂艺术效果。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终极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留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鼓励并公然表扬他们,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推荐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及征文比赛等,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例如这学期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参加“小龙人报”杯主题活动征文比赛中,有多名同学分别获一、二等奖;在全国语文知识竞赛中,有一位同学荣获三等奖。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高水平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的。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二、重视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

阅读策略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体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浅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留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不足”有个整体思索。如在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宝玉挨打》一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设计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语:“《红楼梦》不以惊险情节见长,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我们这两节课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其情节波涛的设计之妙。”然后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诠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提出恰当正确而富有挑战性的不足,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介入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该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就得给他们理清思路。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点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因此我上课时给学生抛出此“三态”,并指出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通过老师点拨和速读,学生依据“三态”论述快速而正确的理清了全文的情节层次。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注重培养体阅读能力的同时,老师还应在阅读中逐步发掘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可以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气力。我时常给学生讲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故事。她在《我的“生长果”》一文里,谈到了她写作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之路。她的经验很值得鉴戒:她以小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她以小便爱读书,“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她如饥似渴看“人”小画片,翻印画面的连环画,跑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图书室“囫囵吞枣”,读得很多很多,悟出了文章文学的真谛,写出了很多奔放流畅、感人肺腑的篇章。而我所在的学校里,大部分生源都并非阅读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就得善于引导学生爱看书、多看书。这样坚持下去,提高课堂效率,搞好素质教育,就不会成为奢谈。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善于指导学生平时重视阅读,在留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留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的“矿砂”自然便会被淘成“黄金”。学生自然会进入阅读的境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作者先容:曹金,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教师,高三年级备课组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