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4685 浏览:147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练习的策略是: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加强朗读练习,培养语感;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意会能力。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熟悉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练习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华,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练习和积累呢?笔者以为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上风也在语感上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它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打个比方,语感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推动教学论文人个性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进展。语感是一种感觉,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感觉不能灌输、复制、粘贴。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的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就在感悟中形成与提升自己的个性。吕叔湘先生以为:“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以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是不会有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以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能了解得更真切。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留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如闻声“落叶”二字,不但会想到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簌簌飘落的景象:还会想到寂寞的游子流落他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甚至产生人生无常的感受等等意味。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进而产生情感共振效应。以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加强朗读练习,培养语感

根据语感的性质,我们可以进一步熟悉到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语感具有直觉性、主观性、整体性、创造性、模糊性、实践性、社会性等诸多特点。其中直觉性是语感最为明显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感的直觉性,练习学生的语言直觉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感的直觉性说明人在言语活动,或在听、说主、读、写中,并非是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即不必进行理智思索和逻辑判定,在读与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而这其中的重复实践自动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等学习对策。
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策略就是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为现代心理学所充分肯定的一种语言学习策略。通过读书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处于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不仅易于理解其含义,还可以熟悉其用法。学生读得多了,“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叶圣陶语)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会脱口而出,落笔成文。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感受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音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进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材中很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对于课文中的出断,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通过背诵,学生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以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策略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练习。
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介入,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领悟的最佳策略是“熟读精思,浅析琢磨”。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浅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索,专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舍得花时间、学会耐心的等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以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悟。浅析的最佳策略是思索,思索越深入,领悟越深切,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以学生的日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总之,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练习积淀而成的,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