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5449 浏览:197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论述探讨者偏重于探讨学生的“主体性”的大方向不同,笔者重新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策略,再次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到了课堂教学的关键位置。以为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建立和谐师生联系,调动学生情感介入,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等三方面的能力。
Abstract:Recentyears,lotsofresearcherspaymoreattentiontoexplorestudents’subjectivity,whilethispaperhasanalysisedthepremiseandmethodsofqualityeducationinChineseteachingandputteacher’sroleasthekeyinclassroomteaching.Thepremiseofimplementingqualityeducationisimprovingteacher’squality.Teachersshouldestablish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withstudentsandmobilisestudents’emotionalparticipationandinstructlearningmethodsandsoon.
关键词:和谐介入主体性
KeyWords:Harmony;Participation;Subjectivity
“素质教育”这一论述的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尽管众多语文教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有意以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搞了一些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在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些对素质教育的粗浅熟悉,付诸实施后,觉效果不错,在此提出,望各位同仁指正。
“素质教育”为所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努力探讨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以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才能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建立和谐师生联系的能力

学生的有效活动,是建立在愉快心境的基础上的。人的熟悉速度和质量与其熟悉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熟悉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老师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技艺教学论文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创设一种真诚、、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知心人,在情感上觉得教师可亲可敬,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由此折射到教师所教的课上,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大胆地介入教学活动,克服困难,学好知识,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也”。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同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进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同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同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联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调动学生情感介入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情感介入,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听说读写语言材料,进入情境,体察情态,产生感情共鸣,得到有益思想的熏陶。要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投入,首先要有教师的情感投入。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涌的结晶,语言不是无情物,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和物休戚与共,爱憎同俦,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修逻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修养。
笔者以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广采博览,深透地了解作者作品,又根据学生实际提练精华、突出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在情感,教学时读要读得声情并茂,富于感染力,讲要讲得生动精辟,富有启发性,提问要提得有梯度,富有诱导性。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

三、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能力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进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进展,诱发,挖掘其潜能。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更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
中国的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以某种作用上说,“教是为了不教”和“教学生发现真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在,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贯之以科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练习,并具有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把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运作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法指导和练习的主要基地。如指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通过查字典、默读朗诵、编写提纲等,引导学生加强信息贮存与积累,以文质兼美的教材中吸取营养,积极寻找发现和思索解决不足的办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不足争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自学介入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学科考核测评时,要更多留意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测试,做到公道设计题型,既检查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促使学生重视学法的掌握。
实践证实,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其语文水平及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同时相信,只要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积极投身语文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讨,大胆革新教学论文,时刻高扬素质教育这面大旗,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国素质论述与实践丛书》刘文学主编
《新论素质教育》陈磊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