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引导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4019 浏览:117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教师为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在他看来,“导”比“教”更为重要。我们说,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发挥出来,才使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教者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维,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留意什么不足呢?我个人以为要适时启发诱导。

一、在对话中激发兴趣

对话教学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态。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对话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对话”式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培养革新教学论文型人才的需要。

二、在表演中启发探讨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让语文课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表演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学生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而且他们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可以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中,还可以使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产生互动,使课堂出现和谐的、热烈的、同等的学习氛围。

三、在想象中加深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体现欲非常强烈,我于是做了一个有心人,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体现欲的有机结合。在教《黄鹤楼送别》这课时,在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面这一段时。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早已跃跃欲试,我于是相机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想象李白和孟浩然的分别场面,学生兴趣很浓,畅所欲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在点拨中求得进展

如何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与文本对话,以中领悟,以中获取,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同时超越文本呢?我以为一是要注重对话的“精”。精即精到,精辟,也就是要理解到点子上。窦桂梅老师执教《村居》一课时,以“村居”为抓手,按照文字、文学、文化的台阶,通过抓“吴音”、“溪”、“媚”、“醉”、“卧”等字词,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出蕴涵在文本背后的作用来。二是要注重超越文本。窦桂梅老师在《村居》的教学中,在“带”着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居”领会到作者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向往的同时,窦桂梅老师并不就此而结束授课,而是又一次再现另外一首同是辛弃疾写的《破阵子》,让学生再次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明白了作者是居危思安,通过两首诗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了“醉”里固然是一样,但想的不一样,普天下的安居乐业才是作者的向往,在解读文本的同时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语言诱导,有如导游引路,只有相机行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在课堂驾驭中轻车熟路,启发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细细感受、领略、发掘和创造而产生人生顿悟。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对话,学会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欣赏和批判,努力让生本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放飞学生的灵性,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这样使教与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课堂就一定会流光溢彩,灵性飞扬。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