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须与社会实践相融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20619 浏览:939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约在1998年笔者有幸聆听了顾黄初先生关于素质教育进展的报告,顾先生深感当今中国语文教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顾先生在报告中戏称革新教学论文开放后的语文不及革新教学论文开放前的语文教学,文化大革命后的语文教学不及文化大革命前的语文教学,解放后的语文教学不及解放前的语文教学,解放战争后的不及解放战争前的,抗日战争后的不及抗日战争前的,五四运动后的不及五四运动前的,(顾黄初先生也声称此语有偏激之处),笔者也深感此语多少道出了当今语文教学有着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通过自己所察、所闻、所思、所感,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教学不感兴趣,究其理由,我以为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弃《课标》不顾,《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无暇顾及实际生活,整天是两点一线:家庭→学校,学校→家庭,生活节奏枯燥,整天沉溺于书本知识之中,机械地反复地进行练习,更谈不上语文实践课了,教师也懒于组织学生参加些社会实践,导致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我以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学以致用,就须语文教学要积极地介入社会实践,以校园里的小课堂融入校园外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为什么呢?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种课堂是相通的,校园里的小课堂上所学的书本知识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感性的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得到印证、补充、深刻和修改,事实和生活的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和最有说服力的,而以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受到的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撞击,可以推动教学论文思想的开放,革新教学论文和成熟,以而使校园里和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更加活化,深化和优化。也就是说应当把校园里的小课堂和校园外的大课堂有机地渗透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双向互动,归根结底,让学生参加某个社会实践可让学生们围绕一个共同的语境和主题发挥和表达他们的才华和情思,例如通过一次劳动有的同学写劳动艰辛,有的写劳动的作用,有的悟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有的抒发对劳动人民挚爱的情感,有的体现同学们劳动过程中的互助和友爱,有的品尝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有的写通过劳动实现自己聪明、毅力的技艺教学论文而感受到自信和自豪,有的开始萌生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志向和决心等等。
夸大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体现语文新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就日前素质教育情况来看,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素质的理解以及教育的策略都有着一些不足。首先对“素质”的理解,有重技轻道之误,现在一提素质,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让学生弹琴、绘画、唱歌、舞蹈等,有些学校还将做饭、洗衣引入素质教育。当然,这些技能也不能说不是素质,但都是技术层面的,所谓素质教育,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精神层面的素质,也就是指人格审美形象,艺术趣味,人生境界能力等等。而这些带来根本性特点的素质,却常常为目前的素质教育所忽视。在素质教育的策略上也有着说教式,简单化、表层化和功利性等毛病,若将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渗相融,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情趣,以而获得真切的人生感触,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吸收鲜活的群众语言、时代语言。
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驾驭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对中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广阔多姿的校外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语言学习的又一练兵场。校园中的德、智、体、美、劳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例如“校田径运动会”、“校文化艺术节”、“校园之声广播”、“春之声读书报告会”、字画展览、演讲比赛等等。每一项活动以设计到实施到总结的过程,都渗透着语文学习的丰富内容,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创作素材,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捕捉学习、积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素材,加之亲身经历,比平常以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理解得要深刻得多,真切得多,获得的情感要丰富得多,这正好印证了“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句老话。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回归。语文是存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生活既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向生活吸取语言和思想的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某种作用上说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当然我们夸大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渗相融的时候,也不可忽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重视师生角色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以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意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体现力的语言等等。这样才能体现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才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
参照书目:

1、《语文教学探讨》2002.2,2002.6上半月,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2、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中简称《课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