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足思索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8747 浏览:332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不足思索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

1.05.015

随着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在课程功能、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培训和教学探讨。然而,审视语文课堂教学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们深入地思索。

一、重形式,轻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有十个要素: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包括识字、用字、读句子,理解句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练习为重点,以而进行人文教育,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带来了生机,语文教师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语文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让读读、唱唱、画画等形式冲淡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有的语文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有的语文课一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仍然缺乏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共鸣,收获甚少。特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忽视了识字教学中对字的读、写、认、用,对生字词只读不写,或者把一篇简短的课文拆散理解,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终纵目标。拼音教学、生字教学花了大量时间读读、唱唱、做游戏,不扎实地进行读写,更没有以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这样“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语文教学,何以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写的练习,何谓学习?没有动手操纵练习,何以巩固基础知识?如何提高技能?如此教学,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天生了能说会唱而没有真材实料的花架子。说说、唱唱、做游戏等形式调动了学生介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否则形式太花哨,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终极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语文教学要根据文本内容确定其具体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否则,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短暂的、不持久的。

二、重局部,轻整体感悟,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整体感悟就是以整体把握事物蕴含,是一种以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出课堂的“热闹”,只捉住文本片断或局部进行教学,或者脱离语境进行教学,或者割裂段落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轻视了对课文整体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有关专家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字、词、句,淡化篇章。”这既夸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又夸大了对课文整体的感悟,教学时要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小学生练好语言文字基本功,为阅读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新课改提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条件下,侧重进行字、词、句的积累,然后内化运用,把学过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重多媒体,轻板书,偏离了以文字概括教学内容的方式

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在教学流程中有进程地出现的符号,是文字语言的再现。好的板书直观形象,能起到循序渐进、归纳推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以整体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于是一些教师以为它可以取代板书,就不再重视板书设计。在教学比赛或示范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完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黑板上几乎没有板书,学生不知所言。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是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不能取代板书。农村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有限,所以板书不但不能忽视,还要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的板书来帮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另外,运用多媒体与运用板书有着不同的效果。如一位教师上识字课,让学生在座位上书写好生字,拿到多媒体幻灯中展示,和让学生上黑板直接书写生字比较,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展示的是一个结果,后者展示的是学生书写某个汉字的过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直接看到他的书写是否正确、美观,便于观察、评点,并及时进行纠正。因此以板书为载体展现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责编郝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