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特点\价值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5181 浏览:146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学案”教学实验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案例。课前学生自发预习、课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思索讨论、课后巩固拓展延伸,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语文“学案”教学使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学习效果得到了改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通过实施“学案”转变了学校的面貌。目前,“学案”导学已经在全国10余个省市展开,但是学案的编写与运用还有着着很多亟待探讨的不足。
[关键词]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语文“学案”;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3-0051-04
语文“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是起源于教学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尝试性,它是由教学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实验性因素进展而来的。”语文“学案”是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过程中在本土进行的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实验活动。这种实验始于何时、始于何地,我们无法考证,只能说这是一种自发的却又集体无意识的革新教学论文行为。时下,这种实验已经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悄然展开,且已取得了明显的语文教学效果。这种实验不仅大陆在做,香港、台湾也在做,香港称之为“语文工作纸”,台湾称之为“国文学习单”,名称不同,作用相同。考查语文“学案”基本结构,体认实在验价值,反思教师在实验中的困惑,提出一些有实践价值的设想,不仅对引导“学案”革新教学论文实验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推进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有现实作用。

一、语文“学案”基本结构特点

实施语文“学案”是一种教师的自发行为,故而在“学案”的结构设计方面有很大差别。我们以8省20余所学校的“学案”中进行筛选,求同存异,梳理语文“学案”的基本结构特点,以期给实验者提供参照。考查这些“学案”,我们发现所有“学案”都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板块:针对教师的“教”,就出现了“导教”设计;针对学生的“学”,就又出现了“导学”设计。

(一)“导教”的教学设计

“导教”设计是基于教师对教材熟悉、对学情浅析的结果。对于一篇课文教什么、学什么,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这种“导教”设计正是教师“主导性”的体认。“导教”设计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学会哪些以前不会的东西。这一设计以前称之为“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它是基于教师教学考虑的。现在定位于“学习目标”,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学习内容。当然,教师确立学习目标有三种考虑:一是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三是课文的文体特点。考虑教师的教,教师会关注教授的系统;考虑学生的学,设计者会考虑学习活动。我们不妨看看江苏省东庐中学徐晖老师设计的《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学习目标:品读课文语句,着重以肖像、语言描写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在熏陶感染中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品读”的主体是学生,“走进巨人”的主体也是学生。我们一再夸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我们很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学案”则将这种理念付诸设计实践。

2. 学习重、难点

学习的重、难点是指在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把握的重点之处和可能碰到的困难之处。重、难点是由教师确定的,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熟悉更具权威性,所以重、难点的设计更具学校的个性。当然,一篇课文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确定的重、难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通过语文组集体协商确定重、难点,随意为之的现象也就消失了。重、难点不再是教师教案上的摆设,而成了学生课内学习、研讨、解决的热门。

3.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对策的指导。以往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时大都使用“教学策略”,考虑怎么教,现在用“学法指导”就使教师把留意力放在怎么学上。东庐中学徐晖老师针对《敬业与乐业》设计的学法指导是: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熟悉,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策略);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制作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学法指导还特别指出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这个指导就是具体的读书策略,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要求明确,策略具体,便于学生操纵。

4.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围绕一篇课文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往这个活动局限于课内教学,现在则包括了课前预习、课内研讨、课后延伸巩固三个部分。这部分属于“导学”设计,将放在“导学”部分论述。

(二)“导学”的教学设计

“导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是要解决“怎么学”的不足。“导学”是“学案”的核心部分,是实施“学案”教学的关键。“导学”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 预习案

预习案和以前的预习有区别,以前的预习只是教师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相应的学习准备,这些准备一般也不会有硬性规定。“学案”对预习要求规定得非常清楚,如哪些是需要阅读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动手查工具书的,哪些是需要读课文写笔记的。我们考查四所学校的预习案,发现它们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江苏东庐中学:作者、字音、词义、重点语句、解题、读课文、对重点词语的解释。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者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作者先容、背景先容、字音、词语、阅读课文、适当评点。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字音、词义、句式、阅读课文、背景资料。
考查四所学校预习案可以发现,教师把字音、词义、重点语句、作者、背景、阅读课文、评点当作了预习案的核心内容。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这些要求读书,学生的预习就能够落到实处。

2. 课堂案

课堂案是指在课内实施的学习案例,这个案例转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局面,使教学成为师生对话研讨的活动过程。课堂案包括不足、自学、探讨、交流等基本要素,学校具体情况的差别也导致了课堂案设计的差别。江苏东庐中学:检查预习案、读书、自己探讨不足、合作交流、解决相关不足、小结。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不足引路、合作阅读、教给知识、教给策略、实践演练、小结。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初读感知、品读领悟、诵读鉴赏、拓展阅读、拓展写作、赠言、小结。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不足引路、学生自学、学生互助交流、合作解决不足、课内检测。
不同学校课堂案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共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