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9169 浏览:133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根据历史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整个学生的学习阶段担任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并要留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第15课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突出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满足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当重视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方法和正确史学观的培养,从而形成系统的历史情感意识。全文对教学设计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充分猜测影响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整个设计过程完成之后,总结了本论文设计的创新点和意义。首先是多媒体的应用和书面材料的公道优化;历史教学中要用到大量的史料,多媒体可以简单明了地把选择的史料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深刻理解史料所隐含的历史事实,但是,课后学生不及时温习,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就轻易被遗忘。为了使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值,笔者把所有要分析的史料复印下来,发到同学手中作为日后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温习资料。其次就是课堂情境的设计的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再由教师提供难度适中的情境,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北大教学的历史场面、社会生活的情境、表演新文学与旧文学之争的历史小品。再次就是人民版与岳麓版两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综合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时候,笔者通读了岳麓版教材和人民版教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通过对比发现岳麓版教材所选用的史料具有代表性,而且通俗易懂,所以该教学设计是在两种版本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最后就是历史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和试题评价的结合;表现性评价是目前对学生评价方式中比较认同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通过生活中历史问题的探究来表现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长大情况。但是仅仅靠表现性评价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试题评价应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并按照百分比划分。【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设计人民版“新文化运动”创设情境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9引言9-14(一)教学设计研究的背景9(二)选择《新文化运动》设计的原因9(三)研究的意义9-11(四)当前本课题研究概况11-14一、教学设计思路14(一)教学设计的涵义14(二)设计思路的基础14二、《新文化运动》设计的前期分析14-19(一)课程标准的分析14-15(二)教材内容分析15(三)学习者特征的的分析15-17(四)三维目标分析17-18(五)教学的重难点分析18(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8-19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9-32(一)新课导入19(二)讲述新课19-29(三)板书设计29(四)课堂巩固性练习29-30(五)本课教学设计历程图30-32四、本课教学评价的设计32-33(一)教师评价的设计32-33(二)学生评价的设计33五、课后反思及总结33-35结束语35-36参考文献36-37参考书目37-40致谢4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