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连接机制比较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4894 浏览:1098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连贯和衔接如今已成为评价英文作文评分的基本标准之一。连接机制是衔接手段之一,韩礼德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中根据逻辑语义关系,将其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大类,每大类之中还包括若干小类(韩礼德,1985)。以韩礼德的理论为指导,本文在以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一、英语和汉语在连接方面的异同;二、英文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在连接使用方面的不同以及造成低分作文连接失误的原因;三、改善连接使用、提高作文成绩的有效方法。本文所做研究既是应用性研究又是实用性研究:一方面,在分析作文中连贯失误时,运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中的连接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文中提出的改善连接使用效果的建议可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作者分别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连贯和衔接为题的论文、著作甚多,但其中大部分讨论的主题为词汇衔接、指称、省略或替换,专注于连接机制的相对较少。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在连接机制方面的差异为着眼点来展开研究,这是其创新点之一。另一个创新在于文章内容与英语教学紧密相联,而其他论著多研究衔接或连接在翻译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发现。一、作文的质量与连接的使用密切相关。通过定量研究,作者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作文成绩与其中使用的有效连接数量成正比;2.作文成绩与其中使用的连接质量成正比。二、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连接问题有三种:1.缺乏使用;2.使用失误;3.某些连接成份使用过度。文章从语言差异、教学方法和学习者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从语言方面来说,连接失误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汉语多使用隐性连接,英语多使用显性连接,因此有的学习者会在英文作文中不重视连接;其次,长期以来连接成份都是作为词汇项目教授给学生,因而连接成份在使用中未能有效发挥其在句间和段落层次的衔接作用;再次,研究显示,有很多的连接失误都是由于使用者对逻辑关系熟悉不清,逻辑混乱造成的。此外,文章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学生连接使用、提高作文成绩的方法。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先容,其中扼要先容了本文所做研究的背景、相关理论发展情况、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本研究的理论背景。第二章讨论连接理论,既有对韩礼德连接理论的先容又有英语和汉语在连接方面的对比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章讲述研究方法,包括目的、方法、对象、过程和数据的处理方法。第四章是本文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第三章的实验结果,找出了在学生作文中连接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连接使用的教学方法供EFL教师参考。第五章为结论,是对本文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和归纳。【关键词】:连贯衔接连接英语写作教学
【论文提纲】:AbstractinChinese5-7AbstractinEnglish7-13ListofTables13-14ListofFigures14-15ListofAbbreviations15-16Introduction16-20ChapterOneCoherenceandCohesion20-281.1Coherence20-221.2CoherenceandWriting22-241.3Cohesion24-251.3.1Relationbetweencohesionandcoherence241.3.2Whatiscohesion24-251.4CohesionandWriting25-261.5PreviousResearchonCoherenceandCohesion26-28ChapterTwoConjunctionandComparativeStudyofConjunctioninEnglishandChinese28-352.1Conjunction----OneoftheCohesiveDevices28-292.2ClassificationofConjunction292.3ComparativeStudyofConjunctioninEnglishandChinese29-352.3.1Similarities302.3.2Differences30-332.3.3Causesofthedifference----parataxisandhypotaxis33-35ChapterThreeMethodology35-463.1Objectives353.2Subjects35-373.3Instruments37-393.4Procedure39-443.4.1PhaseⅠ39-413.4.2PhaseⅡ41-443.5Results44-46ChapterFourData-basedAnalysisandFindingsonConjunctionUsage46-594.1Data-basedAnalysisandItsFindings46-544.1.1Usageofconjunctioniscloselyrelatedtothequalityofwriting46-494.1.1.1Thequantityofconjunctionisdirectlyproportionaltothequalityofwriting46-474.1.1.2Thequalityofconjunctionisdirectlyproportionaltothequalityofwriting47-494.1.2Problemsinrespectofconjunctionusage49-544.1.2.1Lackofconjunctiveelements49-514.1.2.2Misuseofconjunctiveelements51-524.1.2.3Overuseofsomeindividualconjunctiveelements52-544.2CauseortheProblemsonConjunctionUsage54-564.2.1Negativetranerofnativelanguage54-554.2.2Deficiencyindiscoursebasedteachingmethod554.2.3Confusionoflogicalrelationsonstudents’part55-564.3RecommendedWayorImprovement56-594.3.1Improvinganddeepeningdiscoursebasedteachingmethod56-574.3.2Increasingthenumberofexplicitconjunctiveelementsusedinwriting574.3.3Trainingonlogicalrelations57-584.3.4Makinglogicaloutlinesbeforewriting58-59ChapterFiveConclusion59-625.1Summary59-605.2NewFindings60-615.3LimitationsandFurtherResearch61-62References62-64Acknowledgements64-65ListofPublications6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