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古诗词鉴赏联系类题型答题技艺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8899 浏览:830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典题展示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以虚实的角度对诗中

三、四两句剖析。

【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春意,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渲染烘托出琅琊溪周边春景的美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了画面的内涵。
此题考查的是虚写与实写之间的联系。题型称之为A与B的联系类题型,以历年来的高考题来看,经常考查到的这类联系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等之间的联系。下面实例此类题型的答题技艺。

二、答题技艺

(一)提问方式

1、以A与B的角度赏析某句或全诗。

2、这首诗在A与B的体现上有特点?请简要浅析。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与B来表情达意的?试作浅析。

(二)理清联系

1、景与情的联系体现为:

(1)触景生情。指诗人心中虽有某种情感,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受到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如杜甫的《登高》中前两联描绘了一派苍凉的秋景,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
(2)借景抒情。指诗人对特定的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身的情感,表达自身的思想。如李商隐的《端居》中对青苔、红树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寓情于景。指诗人将的感情融汇在特定的景物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情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晚雨、野渡、舟自横等景象,营造了孤寂、闲适的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
(4)以景衬情。指诗歌中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或铺垫主人公的心情思想,使情感表达更鲜明更强烈,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四种形式。如岑参的《山房春事》中“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两句用艳丽的春色反衬诗人吊古之情的伤痛,以乐景衬哀情。

2、实与虚的联系体现为:

(1)虚实。指诗歌中把眼前现实的与回忆想象的人、景、事、物表情达意的手法。如王昌龄的《送魏二》中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入眠,虚实,表达了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虚实相生。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3)虚实相衬。指诗歌中描写的眼前现实的人、景、事、物与想象联想人、景、事、物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或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如崔颢的《黄鹤楼》中前四句写仙人跨鹤,是虚写,体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以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而的乡愁。这样以虚衬实,文势起伏跌宕。

3、动与静的联系体现为:

(1)动静。指诗歌中描写动态的事物与静态的事物,使动景与静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构成和谐而又生动的意境。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中前两句写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后两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之美,动静,组成了一幅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2)动静相衬。指诗歌中描写的动态与静态渲染、衬托。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动,或以静衬静。如王籍的《入若邪溪》中颈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写蝉噪鸟鸣,很是热闹,越是热闹越是能反衬出林子的寂静,以动衬静,表达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3)以动写静。指诗歌中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使用“排”字,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以静写动。指诗歌中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写,瀑布像一条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惟妙惟肖地体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

(三)浅析思路

在信息读懂原诗的上,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哪些是写景,写了景,哪些是抒情,抒了情;或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虚写;或哪些内容是写动,哪些内容是写静。然后感受这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之间的联系。明确作者这样写有样的表达效果。
(四)答题

1、内容。诗歌哪些内容是写景、实写、写动,哪些内容是抒情、虚写、写静。

2、点明联系。指明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的联系,恰当运用术语。

3、浅析效果。浅析时围绕的意象特点、营造的意境氛围、表达的情感思想等考虑。

:在实际答题中,一与二情况调整表述,即先点明联系再内容。

(五)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理由。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提问】请以“静”与“动”联系的角度对下片赏析。
【答案】(一)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二)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

(三)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体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理由。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提问】这首诗在景与情的联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案】(一)以乐景衬哀情。(二)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写的是乐景。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反衬出诗人消除的深愁苦恨。

肖立俊,教师,现居湖北广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