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年级“学困生”转化工作调查与探讨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7263 浏览:217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学上通常将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显著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我校六年级“学困生”的原因及转化对策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力求对同行有所启迪。

一、探讨对象的筛选

范围确定:我校六年级全体学生(131人)。
筛选步骤:首先,对照六年级全体学生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数学、英语3科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其中16名学生出现一科或多科成绩低于75分的情况。其次,对以上16名学生4个学期(自四年级第一学期到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3科期末考试成绩折线统计图进行对照浅析,其中12名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再次,围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对以上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浅析。最后,通过与教师座谈、走访家长等多渠道了解以上12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成功转化案例,筛选出10名转化过程清晰、转化效果显著的学生作为探讨对象。

二、“学困生”的原因及转化对策浅析

1.家庭影响。

10名探讨对象的基本材料显示,单亲家庭这一成长环境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理由。父母离异,各组家庭,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忽略与孩子的情感交流,造成孩子心灵孤单无助;隔辈教育松散无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关爱多、关“心”少,服务多、管理少,使孩子进展缺乏规划、没有方向,再加上一味的迁就、放任,导致孩子意志薄弱,诸多不良习惯有了滋长的温床。同时,非单亲家庭父母教育观念不正确、不当评价,过高期望、盲目攀比的心理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形成学生学习信心缺失的主要理由。
为此,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手段,正面引导家长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的学习,应成为“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第一环节。
(1)找准关注的焦点。
一般情况下,家长常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这样做其实是在暗示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肯定。殊不知,成绩总有高低,排名总有前后,这样的关注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以挫败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孩子的学习感受就会截然不同。家长的具体做法是,引导孩子不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比进步,肯定孩子每天多学了一些知识,每天都和同学们一样在进步。这样,孩子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感受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习弹性。
“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应对压力、战胜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人,能有效地应对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心理学探讨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策励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折能力。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帮助他们学会做乐观正面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弹性。家长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对待孩子就会更加理智与科学,不再只是一味地抱怨与批评。只有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带着长辈的宽容与关爱,带着朋友的理解与尊重,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长。

2.教师作用。

有些学生上课坐不住,听不进教师讲课,小动作不断,思想开小差,知识一点儿也学不进去。教师、家长往往将这些学生归入“理由学生”的行列。但是这些学生虽然听课不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却是高度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应该以教师的“教”上找理由。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教师授课,效果截然不同;同一个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也有所差别,这就反映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优化等方面的无所作为或不恰当做法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理由。
作为教师要树立公正平等的教育思想,把“学困生”转化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面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及学习需求,精择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教学风格,既做“益友”更做“良师”。
(1)备课时想着“学困生”。
备课不但要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心中有“法”,更要做到目中有“人”。以面向“全体”向关心“个体”倾斜,备课时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考虑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样一个教学单元,“学困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提供哪些帮助;同样一个练习,要求“学困生”分几个步骤做,需要给予怎样的辅导;课堂教学中,哪些时段是为“学困生”安排的,哪些理由是针对“学困生”提出的,针对新授内容“学困生”需要怎样的个别辅导……教师备课时都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设计。
(2)上课时启发“学困生”。
提问是保障“学困生”听课效率最有效的策略教学论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困生”提问的次数,形成师生互动。特别要注意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及时提问,在学生走神儿或者有搞小动作的走势时及时提问,把他们的思绪拉回课堂,并通过不断的训练,增强其注意力的持久性。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把“学困生”分散安排在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得到帮助和提高。教师的要求和任务要分层次、有梯度,使“学困生”有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他们主动、积极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并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困生”,实现生生互动。
(3)布置作业时关照“学困生”。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布置作业时要照顾所有学生,要有针对性和梯度。既要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得了。对于“学困生”,作业的重心要放在使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新知识的最基本部分;对其作业进行面批,及时发现理由,帮助他们查找病因;重视作业批语的情感交流作用和指导作用,“鼓励+希望”式的作业批语,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3.玩伴效应。

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要注意发挥班集体和同伴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学困生”在集体中找回自信,走出封闭的自我,学会学习和交往。
(1)“主角”效应。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恰当时机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成为主角,让同学们关注他们,喜欢他们,使他们有成就感、自信心。例如,悦悦同学住得离学校近,到校时间早,班主任就安排他带上教室的钥匙,让他做“门官”,这使他很兴奋;在学校举行的背诵课文大赛中,语文教师利用悦悦嗓门大的特点,让他领诵,虽然只是几句话,但以活动前期准备到正式比赛,可以显著感受到他在全身心投入其中,最后,他不仅自己没有“掉队”,还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教师的这些做法就是为了让“学困生”走进同伴视线,得到同伴关注,唤起同伴信任,唤醒自我意识。
(2)“互动”对策。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帮一”活动,为“学困生”安排一个负责任的“小先生”,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实现生生互动,使“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学习策略教学论文,激活乐学点。

4.个人素质。

据相关资料显示,5%~10%的在校存活在学习障碍。所谓“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不足而导致成绩落后的现象。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其中阅读障碍最为常见,有此障碍的男生多于女生。
阅读障碍的显性特点,一是不会听课。具体体现为:课上经常搞小动作,即便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心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旦被提问,连教师问的是什么理由也没听见。二是粗心大意。读课文丢字添字,写作业错字连篇。数学学习上的体现尤为典型:不会做的题肯不对,会做的题要么抄错数了,要么少做一道,要么没审清题意、掉到题目“陷阱”里了……总之,即便是会做的题也经常出错。三是思维惰性。不积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遇到稍有难度的题,就放弃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对学不懂或者做错了的题,不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帮助;记忆力差,同样的错误会长时间在不同的练习或考试中重复出现。
对于有着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更应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悉心地帮助、指导和教育。
(1)把握大方向,实现小目标。
面对学习,有着学习障碍的学生总认为有“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不知以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教师最好的辅导就是帮助学生“切割”他的功课,把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划分,分层级制定出具体时间段的具体学习内容,让学生逐一完成,做到大方向、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几个英语单词,做几道数学题,等等。只要按照一定计划,认真完成具体学习任务,实现小目标,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同样,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进步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
(2)掌握巧策略教学论文,养成好习惯。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策略教学论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更要重视策略教学论文的传授和习惯的培养。
怎样指导“学困生”正确审清题意,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例如,在做练习题或考试中,会“读”题非常重要。读出“题眼”,读出题目中的“陷阱”,解题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笔者在教学中就非常注意这一点,在课堂练习时按题目类型反复指导“学困生”掌握读题的策略教学论文,要求他们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明确题意,进而判断出做题策略教学论文,根据题目中设“陷阱”的地方判断出应注意的理由。
为帮助学生改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养成每做一道题都要认真检查的习惯。以检查试卷为例,一份试卷做完后,先要整体查,再要局部查。整体查时查有没有丢题的现象;局部查时查是否按要求做题,是否按“常法”做题,有没有抄错字、看错字、丢字和掉进题目“陷阱”里的现象等。
实践证明,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的用心培养和学生自身努力,“学困生”都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充满信心地生活和学习。对“学困生”不忽视、不轻视、不歧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师的幸福源泉。
(责任编辑邓蕙)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