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班级管理以“细”处入手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8651 浏览:1325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班级管理没有小事,细节无处不在,细节管理的落实决定学生的成长,决定整个班风的走向。本文以培养良好习惯,管理不同层次学生,发现理由传达关爱之情三方面剖析,如何以“细“处入手管理班级。
关键词:培养习惯;管理学生;关心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31-03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得真好,如今它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企业管理,学习工作,应酬交际,人生幸福……大家都领略到了细节的魅力所在!在班主任看来,它不是同样适合班级管理吗?班级管理没有小事,细节无处不在,只要把各个细节做好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很容易完成了,班级管理就会绽放美丽。

一、以“细”处入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一个人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以“细”处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呢?
1.分阶段细化训练内容。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训练内容,每周确定一至二个习惯训练主题,在周一提出要求并开展相应教育,到周五对该周细节训练教育成效和有着理由进行总结,宣布训练中的优秀同学和小组。以下内容是笔者在学期初制订的内容和计划:
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动态调整的。如以上训练内容,笔者发觉在经过第一阶段训练后,部分好习惯已经形成,而部分习惯则需要再强化,那么第二阶段就着重训练没达到要求的方面。
2.分类型量化评价结果。所有的训练内容,如果只局限于口头的教育,肯定达不到持久的效果,必须同时跟进一系列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班上,经过同学们共同讨论,有以下衡量标准(部分):
学习:
各科笔记本每得一颗星+1分,一本用完后再到课代表处换新笔记本;
词语听写每得一次小组前三名+1分;
各科作业不按时一次或被任课老师批评一次-1分
课堂中受到任课老师表扬的同学+5分,批评的-5分;
看完一本好书,并有推荐材料+1分,有读后感+3分;
各科测试小组前三名+2分,进步+1分;
卫生:
每周一小组做值日,认真的同学由值日组长+5分,不认真的-5分
本周获三项竞赛流动红旗小组成员+10分,
每获一次示范中队,每位同学+5分;
主动捡垃圾的同学学校表扬一次+5分;
文明纪律:
课间追逐打闹的同学-5分;
用餐时大声说话的同学-5分,饭盒乱放,剩菜不倒入桶内-5分;
获得每周一次的“小组好朋友”称号+5分;
有好人好事现象的,一经核实,每人+1分;
……
这些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也可增可减。当然一般不减,因为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的训练和培养,一旦放松,坏习惯又会乘虚而入。

二、以“细”处入手,管理不同层次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分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如何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真是一个值得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的理由。笔者看到好多文章,都表示要对后进生给以关爱,这当然没错,但同时凭笔者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强烈感到光有“爱”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得“管”。
1.分层管理,激发内在上进动力。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衡量,一部分学生始终处于后百分之几中,成为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层,他们无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导致作业越来越不按时完成,上课越来越不专心听讲,成绩落后也无所谓,行为习惯越来越差。而始终处于金字塔尖端部分的同学,也会因长期成绩不错而高枕无忧,缺乏竞争意识和上进动力,那么整个班的学习风气就会日趋低落。基于这样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基础接近的安排在同一小组,并把每位同学的作业、课堂体现、测试成绩等情况记录下来,形成竞争小组,每周评出小组优秀学生,前两名当该周正副组长。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利于鞭策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成绩。如在语文十一册第一单元练习中,两个小组的成绩分别如下:第一组75、80、79、68、81、62、82.5和第二组93、98、94.5、89、90、90、91,那么就分别请82.5和98分的两位同学当组长并奖励苹果。
鹏是我们班最调皮最多动的孩子,学习态度特别不端正,实施了分层管理后,我看到了部分同学眼中的希望的光芒,当然也包括鹏。居然还当上了一次组长,取得过小组第二第三等“好成绩”,当上了组长,就得履行组长的职责:交作业,发作业,教组员不懂的题目……要做这些事情,自己怎么能拖拉作业呢,自己不会做的地方得赶紧请教老师,鹏为了当好这个组长,被“逼上梁山”了。他,相比之前,作业完成更及时了,虽然还有些不端正不正确;上课更专心了,不然,等会儿的作业会碰到许多麻烦;垃圾少扔了,如果常被老师批评,这组长的面子往哪搁呀……虽然,很多时候鹏还没达到好学生的标准,但就让我们因人而异来评价一个孩子,让我们看到他的进步,为他喝采吧!
2.网状管理,加强外部监督力度。这种“网状管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习惯较差的同学采取的一种措施。首先是“朋友提醒”。给他交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当然是各方面体现突出的,他做得不好的,由这位朋友及时提醒,并在这位朋友的身体力行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家长督促”。每天的家庭作业通过家校通平台传达到每位家长,请家长逐项校对检查,这几个学生在学校中的言行、态度、纪律等方面的体现时常和家长沟通,使家长也能及时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便于和老师组合成教育共同体。三是“组长记载”。就是把这些同学每天的作业情况、课堂纪律、文明卫生简要记载下来,告诉他这是他的档案,不仅要反映给老师,还要给家长看,他的进步、拖拉都会一目了然,即使体现再不好的同学也是很有自尊心的,不希望落入黑名单。四是“老师关注”,班级中那几个特殊的学生,老师对他们进行特别关注,上课时经常用目光注意他,午间时多让他做点班级工作等。这样,这部分同学就像是在同学、家长、老师织成的“网”中一样,时时处处“围”在其中,促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细”处入手,发现理由传达关爱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有几个学生就会涉及几个家庭,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有的甚至是特殊家庭学生,可能是残疾家庭的学生,可能是特困家庭的学生,可能是离异家庭的学生,这里时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发现并解决。
1.细心观察。古人云,阅人以微,说的是看人要以细微之处去认识。学生的言行和神态甚至穿着中都透露着一些信息。如果有个学生看到老师时突然把手放进课桌,可能他在玩玩具;当某个学生和老师目光相碰时神色慌张,也许他做了一件有损于班级的事,或抄袭了作业,或撒了谎等。抓住这些细小的信息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请看一个案例:春天已悄悄来临,人们都已经脱下厚厚的冬衣,换上了凉爽的春装。一位叫樱的女同学还穿着一件毛衣,一条冬裙,再加一双连裤袜,已热得脸颊通红。可让她回家换衣服时,樱却茫然地看了看老师。笔者不禁心生疑惑,为什么樱宁可忍受热的煎熬而不愿回家?再联想最近樱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不做家庭作业,觉得其中必定有理由!经过了解才知真相,原来,樱的父母离异了,现在有一个新妈妈,又刚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新妈妈无暇顾及樱,放学后还经常让樱做些家务活。就是因为我关注了樱的穿着,才发现了其后面的理由。
2.细腻表达。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帮整红领巾,甚至充满善意的幽默等,看起来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却传达了一种关爱,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鼓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爱方式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以那次“毛衣事件”以后,笔者会时不时地跟樱聊聊天,要是相互碰面了,就微笑问她作业做完了没有,或者请她傍晚多留一会儿,把当天的作业做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有时也跟她的新妈妈进行交流,把樱的优点、长处展示给她,让新妈妈看到她的可爱……就这样,樱在笔者的细心呵护下,家庭作业能及时完成了,成绩又有了起色。现在樱对笔者有一种亲近感,她会主动和我聊天,到了什么节日就在上给我发贺卡,师生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联系。
怎样管理好班级是我们班主任永恒的话题,怎样以“细”处入手,也是一言难尽,教育活动中蕴含着细节,细节中更蕴含着契机。只要我们有责任心,肯钻研,一定会在班级管理中绽放奇葩!
参考文献: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